从1911年蒙古独立之后,蒙古的人口始终都处于一种上升的阶段,并且在苏联的羽翼之下,人口增长速度甚至一度出现了”高峰“。事实上作为苏联的“第16个加盟国”,蒙古自分立的那一刻开始就始终是一个异常尴尬的存在,100多年以来,这块本属于东方大国的土地却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直到今天依然和原宗主国势同水火。而蒙古的“蜕变”,最根本原因在于俄国的“控制”,而后是苏联。
1911年,趁辛亥革命风起云涌,沙俄煽动蒙古高层分立,开启了蒙古“自立门户”的历程,而后北洋政府不断与沙俄势力斗争,皖系军阀徐树铮更是于1919年武力收复蒙古。
但由于北洋政府军阀混战,加上十月革命的成功,蒙古再度在苏俄的“帮助”下分离出去。随着1922年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府,1924年建立共和国,蒙古距离宗主国越来越远,而此时在南京国民政府对此也有心无力。
在苏俄以追击白军的名义进入蒙古后便开始了在蒙古长达70多年的驻军,而被苏联扶持的蒙古也彻底沦为傀儡,不得不唯苏联马首是瞻。
斯大林时代,苏联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对蒙古进行了全方位控制,包括控制蒙古经济大权,全面排除第三国投资;扶持亲苏派执政,以苏联为纲;禁止民众崇拜成吉思汗,大量清洗封建王公和喇嘛;全面废除回鹘蒙古文,推行西里尔蒙古文;要求蒙古领导人与苏联人通婚等。
通过一系列控制,蒙古成为苏联事实上第16个加盟国。
但蒙古的人口却并没有在如此严密的控制下有所减少,相反,蒙古的人口始终在不断增加。
今天的蒙古,人口满打满算也不过320万,其中还包括很多外来移民。这样的人口数量,不及我国一个地级市的人口,看起来确实不多。
但即便如此,这也是人口大爆炸的结果,因为蒙古人口在起步时更是寥寥无几。
1911年蒙古分立时,蒙古人口只有区区不到50万人,而且还处于人口负增长中。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尴尬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清朝至1691年征服漠北蒙古以来,就将木兰蒙古的盟旗制度进行了全面移植。
盟旗制度的本质,是将蒙古高原划定为若干游牧板块,各部落只能在清朝划定的板块内游牧。此规定虽然有效杜绝了各部落之间的矛盾,但却彻底改变了蒙古部落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方式,大大降低了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上各板块内部人口数量有限,近亲结婚不仅导致人口素质骤降,梅毒等性病的流行也在威胁人口生存。
与此同时清朝还将大量蒙古青壮男丁编入八旗蒙古军,并在蒙古高原广建喇嘛庙,要求蒙古人皈依,这种计划生育使得蒙古人口越来越少。
更要命的是,清朝还默许晋商深入蒙古经商,本质是掠夺蒙古各部的财富,使其债台高筑、穷困潦倒。
而且清朝也在有意识地引入沙俄势力消耗蒙古势力,这种长达200多年的人口政策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却也使漠北蒙古几乎赤地千里。
所以,蒙古分立时,人口少到忽略不计。
但当蒙古沦为俄国附庸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虽然北洋政府与沙俄反复争夺,但始终未爆发大规模战争。苏联成立后除了诺门坎等边境冲突,几乎与战争绝缘,即便二战也是如此,这使得蒙古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口增长环境。
而以1950年为界,蒙古人口增长的速度确实有明显差别。1950年之前,蒙古境内的几个大事件,使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反复,一是肃反运动,二是二战。
30年代的苏联大清洗运动也波及到蒙古,亲苏的蒙古高层趁机大肆屠杀蒙古封建王公和黄教喇嘛,导致蒙古至少有5%的人口损失,实际损失人口数量更大。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并未波及蒙古,但作为苏联的附庸,蒙古被征调大量士兵参战,他们在苏德战争和苏日战争中,出色地发挥了“炮灰”的作用,使蒙古人口又一次出现了巨大损失。
但二战结束后,蒙古人口增速就开始逐步加快了。虽然蒙古长期落后,但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苏联扶持力度也非常大,蒙古经济水平出现了较快增长。
虽然苏联的经历改革越改越死,但有苏联的援助,蒙古的生活水平并不算太差。但当苏联解体后,失去靠山的蒙古瞬间陷入了经济危机,人口增长也迅速放缓,直到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后,蒙古搭上东方大国的快车人口才再度膨胀。
不过因为2012年《限制外国投资法》的出台,蒙古的好日子到了头,经济也一夜回到解放前,人口增长速度再度放缓。
所以苏联时代,蒙古人口还是不断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