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外东北什么时候割让的?

时间:2020-09-14 17:13:29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在清朝初年期间,中俄那个时候还不存在什么边界纠纷问题,因为那个时候的沙俄的开疆拓土还没有跳出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彼时满清统治者对于俄国的认知也较肤浅,只知北方有个“罗刹国”,国人高鼻深目、体毛浓重,一派蛮夷气象。

公元9世纪末,东斯拉夫人在东欧建立基辅罗斯,约12世纪时进入诸侯割据期。13世纪蒙古西征,由基辅罗斯分化出来的大小公国,尽数被纳入钦察汗国版图中。

15世纪末期,依靠高压和武力维持的钦察汗国式微,莫斯科大公国趁机自立,建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国家,由此形成沙皇俄国的雏形。

沙俄“发扬光大”始于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指其人性情暴烈,可怕而恐怖。到1584年伊凡去世前,已连续吞并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以及西伯利亚汗国(皆为原钦察汗国的组成部分)。俄罗斯的国土由此越过乌拉尔山(欧亚分界线),向东扩张到西伯利亚地区。

那么沙俄为何把扩张方向放在东方,而非其他几个方向?说起来也简单,别的地方都有“主”了,而且都是难惹的主。西面是英法、波兰、普鲁士;北面是丹麦、瑞典;向南是奥斯曼帝国以及受其支持的克里木汗国,这些国家哪个都不比沙俄逊色。

东方的西伯利亚,由于气候恶劣、地广人稀,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势力,如西伯利亚汗国总人口只20万,沙俄对付起来游刃有余。西伯利亚属极边苦寒之地,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没多大开发价值,沙俄为何如此热衷?

除了“嗜土成性”的因子,主要因为该地盛产皮毛,越是寒冷的地区,出产皮毛质量越好。欧洲宫廷贵族、上层人士又“好”这个,以拥有一身华贵皮裘为荣,不惜重金求购。用西伯利亚俯拾即是的皮毛能换回金子,这成了沙俄东扩的源动力。

以当时人类对地理的了解度,向东寻找太平洋出海口应不是沙俄东扩的主因,算是额外收获。

到1640年,沙俄势力已横贯西伯利亚,到达鄂霍次克海,此时已是明末清初。

1658年(顺治),沙俄在黑龙江支流石勒喀河建尼布楚城,说是“城”,不如说是石木垒搭的要塞。又过数年,在尼布楚东面修雅克萨城,由此开始向中国东北渗透和深入。

沙俄在东北的频频动作,引起了康熙帝的警觉,遂派朋春率3000藤甲军攻雅克萨,俄守军数百人乞降。等清军毁城退去后,俄将拖尔布津不思悔改卷土重来,被萨布素率2400兵再次逼降,毙敌酋托尔布津。

军事上的失利,迫使沙俄坐到谈判桌前,1689年(康熙28年)两国签署《尼布楚条约》,大意如下:

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边界,乌第河以南、外兴安岭以北地区待议。

该条约基本清晰了中俄在东北地区的边界,确立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以及库页岛归属中国。

《尼布楚条约》签订之时,俄皇彼得一世(彼得大帝)还只是年仅17岁的少年,包括他在内的历任沙皇,从未放弃过把黑龙江纳入版图的野心。到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终于等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次年英法攻占广州。一直窥伺的俄国由此密谋南侵,打算向黑龙江流域移民,并以武力迫使清廷谈判。

此次俄国的行动有两大特点:一是蓄谋已久;再是严密配合时局。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炮台,距北京仅一步之遥。距此只两天后,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就来到瑷珲城(黑龙江与精奇里江交汇处,今俄罗斯境内),以“助华防英”为由,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沿黑龙江、乌苏里江重新划界。

奕山最初明确拒绝,但在俄军枪炮威胁下,于28日签《瑷珲条约》,该约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割予俄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划为中俄共管。由于黑龙江北岸江东六十四屯(3600平方公里)居住大量清朝居民,保留清国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后被强占)

此时清廷尚有机会翻盘,因为该约是由奕山私自签订,清廷并未许可,从法理上讲是非法的。然而腐朽没落的清朝,并未利用这一点夺回失土。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扬言毁掉京城和皇宫,英法军事行动的背后,是俄国不遗余力的鼓动,另一方面又装扮为调停人,企图获得更大的利益。

被吓破胆的清廷,在咸丰帝授意下,为求俄国出面调停,与之签订《中俄北京条约》。除承认《瑷珲条约》外,又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自此,外东北一百余万平方公里土地归于沙俄所有。

此外,《中俄北京条约》还为西北勘界丧权失地埋下伏笔:“中俄两国西疆未经划定之边界,应顺山岭走向、大河流向、以及清国常驻卡伦路线而行”。这个概念模糊而弹性极大,吃亏的当然是孱弱的清国。

晚清列强凌虐,沙俄之患最重,别国重利贪图银钱,沙俄则如“嗜土之饕餮”。千金散去尚可“复来”,失土却不知何日能还。

网友评论

上一篇:正一品大员是什么官职?权利有多大?

下一篇:褚英子孙后代为何接连遭贬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