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宋朝历史当中,一直都是积贫积弱的形象,长期打败仗,被周边不少民族吊打。而被“吊打”的原因难道只是“兵弱”这种原因吗?肯定不是,今天吾爱诗经网小编就带着大家从宋对西夏的战争分析其中的原因。
西夏原本属于羌民族的一支,七世纪时开始依附于唐朝,九世纪时因助力唐朝讨伐黄巢有功,拓拔思恭被认定为为定南节度使,并特许其改为李姓。至公元十一世纪初,实际上已是潘镇割据的局面。公元1032年定南节度使李德明去世,他的儿子李元昊继位,李元吴制定了西夏文字,大量翻译华文书籍,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同时又向外扩张,征服了河西走廊,又不时骚扰宋朝边境,李元昊实力大增并于公元1038年称帝。
当时宋朝皇帝大怒,并发布悬赏令:谁杀死李元昊,就名他当定难战区节度使。李元昊当然也不甘示弱,1040年,李元昊攻陷延州也就是现在的延安,宋朝损兵折将。随后,宋政府派文职大臣韩琦、范仲淹主持边境大事(注意是两个完全不懂军事的人),1042年双方在镇戎大战,宋军9400余人全部战死。连续的失败,宋军不得不谋和,并于1044年正式承认西夏独立,还每年“赏赐”给西夏绸缎13万匹,银币5万两,茶叶2万斤,自此宋夏之间勉强维持了三四十年间的和平。
1073年,宋皇帝和王安石任命王韶西征,收回陷于吐蕃王国200余年包括熙州、河州和全部河湟地区,其实宋帝国是想短了西夏帝国的右臂,为向西夏帝国发起总攻的准备。1075年,王安石被罢免,司马光指责王韶“开边生事”,王韶的努力又前功尽弃。1081年,宋朝倾全国之力分兵五路讨伐西夏,很遗憾这次出征的主帅是宦官李宪,结果也可想而至,四路兵团如期到达会师地点,而宦官李宪却没有达到,宋军群龙无首,李元昊反扑,宋军死伤20余万人。
1099年,宋夏再度和解。一次次的失败和少许的一些胜利,我们也发现另一个原因,真正让军队打败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指挥,一群文官甚至太监指挥大军,岂有不败之理,积弱?军人不背这个锅。再深度思考,其实从头到尾昏聩的,是北宋王朝的高层指挥,让一支支优秀的部队陷入了死地。
下一篇:宋仁宗贵妃周氏活到多少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