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这部电影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看过了,在这部剧当中有个非常搞笑的一幕,就是玄烨与韦小宝对起天地会暗号,随后韦小宝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原来皇上也是我天地会的兄弟。”当然了,在小说当中,天地会是虚构出来的组织,而历史上真正的天地会与小说的描写还是有很多出入的。
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中,收藏了一系列天地会的内部资料,其中,就包含了天地会之起源。
康熙年间,西部少数民族进犯中原,朝廷发兵平定内乱,不想却接连失利。值此之际,福建莆田少林寺的一众武僧投效官兵,凭借出色的武术击溃了敌军,随后武僧们拒绝了朝廷的封赏,返回深山修行。
不过,这伙不受封赏的武僧因此而蒙难,有大臣对鳌拜说:“这些和尚立下不世奇功,却不肯接受赏赐,绝对是另有图谋。在这场平叛战争中,这些僧人的武功如此高超,倘若他们聚义揭竿,官兵恐怕很难将其压服。倒不如先下手为强,杜绝武僧之隐患。”
就这样,朝廷的大军围困了莆田少林寺,在山脚下燃起大火,将整座山点成火炬。烈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将山腰上的僧院焚烧殆尽。绝大多数武僧死在这场火灾中,仅有五名僧人逃出生天。这五名武僧为了躲避官兵缉拿还俗,恢复了俗家姓名,并蓄起长发。
他们的名字分别为:马超兴、方大洪、胡德帝、蔡德忠、李色开。为了给山上的和尚们报仇,他们决定招募一支义军颠覆清廷。僧人们听说,广东惠州有一位高僧叫万云龙,此人是武林泰斗,武功高强。僧人们结伴来到惠州,请万云龙出山担任义军领袖。
并且,在万云龙身边,还有个叫陈近南的僧人,虽然此人武功平平,但却足智多谋,是以众人将其推举为军师。于是,一行人集结了一些僧兵,与官兵打了几仗。可惜的是,由于敌众我寡,万云龙不幸在一场战斗中牺牲。
陈近南认为此番行动无疑是以卵击石,于是便汲取了经验教训。陈近南表示,此时几人的力量太过渺小,个人的武功完全无法对大量官兵造成有效的杀伤,想要成事必须建立一个组织严明的体系。于是,在陈近南的规划下,一众人歃血为盟,组建天地会。
据说,在天地会之下,分别设有五个“房”,每个“房”的首领都是一位武僧。万云龙死后,陈近南接管了天地会的指挥权,担任天地会总房主兼军师。随后,陈近南将房主分别派遣到广西、广东、浙江、福建、云南等地,让他们来到民间发展天地会成员。
随着时间的流逝,天地会经几十年的发展,已俨然成为民间最大的反清组织。天地会的成员,遍及南方各省,甚至,连台湾都有天地会成员。此时的陈近南已过世,马超兴、方大洪这些房主也相继离世了,天地会被交托到下一世代的年轻人执掌。
不过,不论是哪一任首领,都尊当年牺牲的万云龙为大哥,并将五位少林僧人称作“五祖”。因为天地会的本质是反清复明,所以自天地会成立以来,便已是清廷的重点打击对象。为了防止天地会成员被抓获,陈近南编了不少“黑话”,便于成员之间进行交流。
例如:小说读者都熟悉的那句“地振高岗千古在,三合河水万年流。”当然,为了押韵,金庸先生将这句话略作修改,变成了“地振高岗,一脉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河水万年流。”在天地会成员试探性地提出上句时,那些接了下句的便会被认作是“自己人”,倘若接了其它的句子,便证明此人绝非天地会弟兄。
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中收藏的关于天地会的文献中,我们还能看到早期的天地会成员里有这样一个名字:朱洪英。自古以来,聚义揭竿的起义家都需要一个造反的口实,既然天地会众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进行起义活动,所以他们有必要找一位明宗室的后裔,成为名义上的领袖。这位朱洪英,便是陈近南找来的明宗室后裔,此人被当成了天地会的精神支柱。
由于,朱洪英的名字中带有一个“洪”字,所以天地会的成员又自诩“洪门子弟”。而“洪门”中的“洪”字又正对朱元璋的“洪武朝”,且字形极像失去了“土”的“漢”,所以,这个字用在天地会的别称上可谓相当贴切。清朝乾隆时,洪门转为了地下组织。虽复明无望,但反清情绪日盛。继之而起的便是地方性社团,如有宗教意味的白莲教及自补互助性质如天地会等。
其根本交结条则是:
会合贤能郑成功,文武全才兴汉留。
据守台湾称将领,部众勇武抗清兵。
天下英雄风云会,金台山堂首创立。
军中誓盟结仁义,同心协力把汉留。
辛亥革命之始,革命党人说三合会以“反清复明”而成立,是基于政治需要。他们需要争取国内的会党及海外的华侨支持,所以可以合作的会党,皆视为洪门组织。由于,当时的会党是现成的有势力组织,再加上海外的经济支援,同盟会提出“革命排满”来作号召。
上一篇:九门提督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下一篇:清朝郑一嫂为什么是洋人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