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已经为自己扫平了所有的障碍,随即便定都南京称帝了。转年的元宵之夜,朱元璋与民同乐,也带着马皇后马秀英跑到市井去看灯去了。两人边赏花灯,边逛店铺,兴致盎然。走着走着,朱元璋被一个店铺中墙上的挂画吸引了,他驻足在画前。画上有一匹神气十足的大马,马上骑着一个手里抱着个大南瓜的女人。整体看上去画面很活泼,尤其女人那双其大无比的脚,更是给人一种忍俊不禁的喜感。朱元璋看着看着,脸上的笑容没了,拉着媳妇转身走出了店铺。
来到大街上,朱元璋回头叫过警卫员队长,附耳吩咐:“把那家门上的福字倒过来贴,明天把店主抓起来问斩。”
警卫队长赶忙吩咐手下去干活,可是旁边的马皇后心中却焦急起来。因为她知道,那张画明显就是在讽刺自己没有缠足,一双大脚超乎寻常女人。
不过马皇后却并没有特别气愤,她反而在心中暗暗想到:若皇帝为了一副画杀人,会让百姓们对新生的政权产生忌惮,对皇帝心生怨恨。但是,她看看气得脸色铁青的丈夫,知道现在劝他收回成命,肯定会适得其反。
于是马皇后不动声色地接茬,陪朱元璋溜达,直到回皇宫,她都没有劝丈夫一个字。
等到把朱元璋服侍睡下了之后,马皇后悄悄找到警卫队长,让他马上派人到那条街去,把所有店铺门上的福字都倒过来。
对于马皇后的吩咐,警卫队长心领神会,不由暗自赞叹皇后宅心仁厚。
第二天,奉命捉拿犯人的宪兵们,到了那条街不由得发懵了——路两旁所有商户门上的福字,都是倒着贴的,根本弄不清该抓谁。
听了宪兵司令的汇报,朱元璋回想了一下早晨面有得意之色的马皇后,心中似乎明白了什么。
他叹了一口气,想到皇后本人都不在乎被嘲弄,自己生得哪门子气呢?于是便就此作罢。
上面说的马皇后促使朱元璋收回成命,只不过是她诸多“干预”朝政行为的一件小事。
有后人发问:作为女人,马皇后长得并不那么沉鱼落雁,又爱多嘴多舌左右朱元璋的行为举止,朱元璋那么暴戾狡诈、杀人如麻的人,怎么还能对她宠爱有加呢?
要说明这问题,咱还得从1332年7月18日说起。
那天,马秀英出生在安徽归德府宿州闵子乡新丰里,出生时家中很有钱,但是却从小就没有了妈。
父亲马公中年丧妻,心中虽然悲凉,但也没有续弦,而是雇了个奶妈照顾女儿,自己则仗剑走天涯,广交朋友,专心江湖义气去了。
到秀英大了一点的时候,由于马公乐善好施,偌大家财,很快就被他散得七七八八了。
紧接着更糟糕的事发生了,在一次与人发生口角时,马公失手将对方打死。
为了避祸,马公跑了。
临走前,他把女儿托付给义兄郭子兴,最后自己客死他乡,秀英从此成了孤儿。
作为当时农民起义军元帅的郭子兴,看着孤苦的小秀英,心中很是痛惜。他的妻子张氏更是一个善良之人,见丈夫疼爱秀英,便做主将秀英收为义女,郭子兴自然极其赞同。
由于父亲生前的着力教养,加上自身聪明伶俐,此时不到十岁的秀英,已经能诗会画,颇通古理史学了。
这让郭子兴夫妇更加心生喜爱。闲来无事,郭子兴便继续教她学习文化礼仪。
作为军事将领,郭子兴日常对秀英有意无意的影响,逐渐将秀英培养成了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刚强、遇事有主见、看问题有大局观的女子。
而夫人张氏手把手教秀英一些女红绣功,因此,秀英操持家务的功夫渐长,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持家本事。
到了二十来岁,马秀英已经出落成为了一个知书达理、模样端庄、神情素雅且颇具才华的大姑娘。
郭子兴夫妇对其更是疼爱得犹如亲生,两口子谋划着,一定要给秀英找个好夫婿,也算是不辜负挚友托孤之情。
就在这时,朱元璋出现了,郭子兴对这个出身贫寒的底层军官很满意,觉得这小子身体强壮,打仗也有点子,看上去也踏实肯干,日后一定会成大器。
在郭子兴的撮合下,两个年轻人结合到了一起。
按照当初的状况,朱元璋娶了元帅的义女,属于攀了高枝,心中甚是感激,甚至还有点诚惶诚恐。但是秀英可不这么认为,她对丈夫充满了尊重和爱。
结婚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朱元璋认定,天下女人,唯马秀英最值得信赖,最值得拥有。
马秀英嫁给朱元璋之后,郭子兴便把他提拔为了独挡一面的高级将领。
这种提拔,给了朱元璋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由于他精通战法,巧于谋略,不断打胜仗,而且善待部下,所以在队伍中的威望鹊起。
郭子兴这个人有点小心眼,眼见自己因为义女的原因给了朱元璋前途,可这家伙的发展趋势要盖过自己的风头了,这哪行啊!
于是郭子兴便找茬把朱元璋关了起来,并且饿其体肤,以打击朱元璋的“嚣张气焰”。
这边朱元璋刚被关起来,那边就急坏了马秀英。但她无力改变义父的决定,只好搞点小动作,尽量替丈夫解忧。
开饭时没人管朱元璋,马秀英就偷几张面饼,找机会给关在后院的朱元璋送去。
一次,马秀英拎着一包刚刚烙好的面饼,急匆匆地往后院走时,突然郭子兴的儿子从外面进来了,马秀英赶忙把饼塞进了怀里。
这个性格有点皮的家伙,马上猜透了秀英的心思。他故意没话找话地跟秀英扯闲,心里得意地想:“那么热的东西,捂在肚子上,我看你能挺多长时间。”
马秀英咬牙忍着疼,勉强应付。结果,郭子兴的儿子唠了半小时,见马秀英不讨饶,心中暗生佩服之情,便主动走了。
来到后院的监房,马秀英将饼递给朱元璋时,朱元璋扒开她的衣服一看,那处被热饼烫过的地方,皮肉都要焦了。
朱元璋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感动得眼泪差点落下来。
这一次劫难过后,朱元璋更加信任、喜欢马秀英,对她几乎言听计从。
1360年盛夏,农民起义眼看就要成功了。朱元璋与另一股农民起义势力陈友谅部,展开了争夺主动权的战争。
朱元璋的部队逼近南京之后,把大本营扎在了离南京城不远的应天一带。此时陈友谅的部队因为把持了长江航道,大队人马利用水路,很快追了过来。
两军相交,朱元璋的部队出现了颓势。朱元璋急了,亲自提刀上马,和部下一起冲上战场,与陈军厮杀起来。
但由于与陈军力量相差悬殊,朱元璋不幸受伤,摔落马下。
眼见主帅要被活捉了,朱元璋的将士一边保护他,一边拼死抵抗,且战且退。
就在这时,在阵外观战的马秀英甩起一双大脚板,飞跑入阵中,把朱元璋背在背上,拼命跑向不远处的山林。
见到主母如此拼命,朱元璋的战士受到了鼓舞,纷纷冲进战场,一阵疯狂砍杀,终于扭转了战局,也保住了朱元璋的小命。
这次事件,不仅感动了朱元璋,更是让起义将士对马秀英佩服得五体投地。
总之,马秀英与朱元璋在一起的日子,让朱元璋感到了充实,踏实。这种感觉,可不是每个女人都能给予男人的。
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将孔孟之道作为治国的指导原则,要求民众克己守法,尊礼重道。
他作为一国之君,要求民众做到的事,自己的言行首先符合国家施以民众的政策标准。.
而马秀英一以贯之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是影响了朱元璋,让他无法轻视礼学思想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朱元璋建国后,当了皇后的马秀英深知丈夫对自己的爱之深切,但她仍没有以爱之名忘乎所以,利令智昏。
不论是做夫人,还是当皇后,这个大脚女人时刻都让自己的心怀,比自己的脚大上几十倍。
虽然后人评价马皇后有干预朝政的嫌疑,但是,倘若我们将马皇后的干预行为,拿出来仔细品味,便不难发现,但凡马皇后干预的事情,都是能够帮助朱元璋扬名立万的事。
朱元璋性情比较暴躁,做事有时还有点优柔寡断,这些马秀英心中也有数。
所以在朱元璋南征北战打天下时,遇到棘手的事情,马秀英都会给朱元璋出主意,想点子,甚至以身示范,帮助朱元璋渡过难关。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马秀英和许多将士的家眷随着讨元大军转战至和州(今安徽和县),并留驻在了那里。
而朱元璋则率领大军渡过长江,直逼南京。
大部队开拔之后,长江交通线被元军切断,和州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成了孤城,并且遭受了元军的攻城危机。
看着乌央乌央围在城下的元军,守城的义军将士出现了悲观情绪,这种情绪很快蔓延到了将士家属中。
城里顿时人心惶惶,甚至有部分官员藏起金银细软,囤积粮食,想舍弃民众逃跑了。
在他们的影响下,一部分民众也做了逃难的准备。
见到这种情况,马秀英来到城墙上,情真意切地鼓励将士们要坚定信念,相信主帅一定会派人增援河州的。
之后她又不辞辛苦地挨家抚慰将士的眷属,并且为了稳定人心,马秀英把自己的积蓄全都拿出来犒赏士兵、赈济贫困民众。
看到夫人如此镇定,无私,想跑的官员感到了羞愧;悲观的将士则被激发了勇气。他们不约而同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等到了大部队回援,最终保证了河州的安全。
在解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后,马秀英又亲自动手,和后方的勤务人员一起,为前方将士制作被服,用表率的力量,陪伴丈夫打下了江山。
朱元璋对这样的妻子怎能不疼爱有加啊!
所以当天下安定之后,朱元璋便派人整理马氏家谱,想按人头封赏,给皇后的亲戚加官进爵。
马皇后听了立即阻止了朱元璋:“我的家人属于外戚,封赏他们不合国法。”
一个女人面对利益,能够清醒到这种程度,朱元璋怎能不倾心佩服呢!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也难免会犯帝王脾气,稍有不顺,杀个人,随意处置个把讨厌的事,也时有发生。
不过但凡被马皇后知道了,就一定会劝朱元璋三思而后行。
沈万三作为元末明初的富豪,名气很大。不过这家伙有个毛病:爱炫富,挺嘚瑟,瞎显摆。
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沈万三觉得机会来了,便出资帮助新政府建了三分之一城廓。之后,他又主动拿出重金去犒赏明军。
出身低微的朱元璋,厌恶沈万三挟钱自重的毛病,觉得他用钱建城郭背后,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
为此,他怒斥沈万三:“你个匹夫,有两钱想收买天子军队啊,拉下去,判他个斩立决!”
马皇后听说了这事,赶忙劝朱元璋:“老百姓富可敌国,炫耀嘚瑟,是他的不详,自有上天责罚,国法可不应该管这事。而且他触犯的国法罪不当杀,何必要他的命呢?”
朱元璋听听有道理,便判了沈万三一个流放,把这个招摇的富豪发配到云南去了。
作为明事理晓规矩的马皇后,很清楚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她虽然总是左右朱元璋的决定,但却从不当众忤逆丈夫,而是把自己的后宫角色演绎得恰到好处。
所以和丈夫相濡以沫几十年,马秀英不时地阻止朱元璋非理智处事,不但理顺了政务,又让朱元璋保持住了男人应有的威仪。
更重要的一点是,马皇后虽然贵为一国之母,却从不敢忘记出身。进入皇宫之后,依然亲自操劳朱元璋的起居饮食,过问一家大小的日常生活。
这种平民百姓的生活模式,让家的温馨永远弥漫在皇宫后院,使忙碌的皇帝,深切体会到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生活热度。
总之,马皇后的修养,以及她的律己性格和善良本性的有机结合,成就了一代明后的闪耀人生。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后宫自然也不乏众多佳丽。对于被皇帝宠幸的妃嫔们,同为女人的马皇后,从来没有心胸狭窄,嫉恨小视过。
遇到有妃子怀了龙种,马皇后听说了,便立刻派人接进后宫。自己亲自安排调剂伙食,并安排人对孕妇细心照料。
马皇后的做法不但感动了孕妇本人,便是宫内各阶层人亦是交口称赞,朱元璋更是一身轻松,满心欢喜。
为使皇宫的众人明白勤俭持家的道理,马皇后没有说教,而是自己保持艰苦朴素的习惯。
为了救助鳏寡孤独之人,她还将织布机搬进皇宫,亲自纺纱织布,做成衣服送给他们。
在教育子女方面,马皇后也是防微杜渐,绝不疏忽。
朱元璋最小的儿子朱橚,性格放荡不羁,被朱元璋发配到开封做周定王。
临行时,马皇后将自己穿的旧布衣脱下来,连同一根木杖交给派去照顾周定王的江贵妃,并嘱咐道:“周定王有过错,可以披衣杖责。他如不服管,驰报朝廷重罚他。”
还有一件事也显示出了马皇后的智慧。
明代遗老,儒学家李希颜,被皇室选来做诸王的师傅。这个人性格严肃,品行端正,博览群书,修养极高。但给孩子们上课时,却常常惩罚调皮捣乱的学生。
一天,一个小王子在课堂表现顽劣,李希颜走到他身边,生气地用笔管戳了一下他的额角。小家伙吃亏后,顶着脑袋上的肉包,哭着跑到到朱元璋那里告状。
朱元璋见儿子被打,心中很是气愤,就想责罚李希颜。
一见皇帝怒了,旁边的马皇后急忙劝解:“人家以圣人之道教育咱们的孩子,你哪能治罪呢!”
朱元璋一听,深以为然,马上改了主意,他不但没有惩办李希颜,反而还把他提升为詹事府右赞善,给了这个老师一个六品官阶的秘书职位。
以严格的约束,来代替母爱,是马皇后教育子女的原则。
对男孩子,马皇后要求他们奉公守法,女孩子则要让她们学会勤劳俭朴,不贪便宜。
虽然马皇后对自己的孩子很苛刻,但对朱元璋的义子们,则从不严令责罚,而是温柔善待、体贴入微。她让皇帝的干儿子沐英、李文忠等二十几个年轻人享受到了家的温暖。
1382年(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突然得了重病,朱元璋急忙传令太医为马皇后诊治。
可是头脑清醒的马皇后,却制止了朱元璋的旨意。
皇帝不解地看着皇后,心急地问她:“有病了就要医治嘛,你干嘛阻止太医来啊?!”
马皇后诚恳地对朱元璋说:“我自己的病自己知道,已经无法医治了。如果太医来了,他们的药救不了我,你势必要降罪他们。我不想因为我而让他们获罪,从而影响民众对你的信任啊!”
看到病势沉重的女人,还是这么看重丈夫所做对天下的影响,珍惜民心的向背,朱元璋被感动得无法自持,他紧紧抱住了妻子。
几天之后,马皇后陷入了弥留。
此前,朱元璋问她,还有什么话要交代吗?马皇后拉着朱元璋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希望君王能够广纳贤臣,多听智者的意见,体察民间疾苦,教育子孙走正道,天下就有依靠了。”
几天后,马皇后走完了自己操劳的一生,静静地离开了她热爱的丈夫、孩子和天下百姓,永远去了。
那一年,马皇后五十一岁。
钟爱一生的女人走了,朱元璋拂尸痛哭不止。
他痛悼亡妻,是因为世间再没有马皇后这样的女人为他规矩举止,帮扶政务了。
这时候的皇帝,失落得像一个无方向感的旅人。
朱元璋和马皇后相濡以沫走完一生,其中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和刻骨铭心的恩情”,他们将爱化作羽翼,翱翔大地、彼此成就。
马皇后的离去,更让朱元璋明白,不论站在怎样的高峰,世界于他从此只剩归途。
上一篇:王阳明与土司关系是怎样的
下一篇:明宪宗为何要恢复朱祁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