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孙策为何一定要除掉于吉?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时间:2019-08-01 17:25:01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于吉是东汉末年黄老道代表人物之一,《三国志》、《三国演义》和《搜神记》中都有记载于吉。不过正史上有关于吉的事迹还是太少,根据《三国志》中的说法,于吉最后是被孙策所杀。不过孙策对于吉下手似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真相,毕竟于吉在当时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这次就为大家讲讲于吉和孙策之间的故事,以及于吉最后的悲剧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一起来了解下吧。

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素来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相比起《三国志》而言,演义之中的那些精彩桥段,往往更具有故事性、传奇性,甚至还可能具有一些神话色彩。因此,尽管演义中的许多情节已经明显脱离实际,但读者们却依然津津乐道——比如关羽遇害之后,还能附身于吕蒙身上痛骂一顿孙权;诸葛亮夜观星象,便可料敌于先,将战争主动权掌握在手中。

除此之外,东吴“活神仙”于吉咒杀孙策的故事也充满了神秘色彩。事情发生在袁绍和曹操对峙于官渡时期,孙策就想趁着这一难得机会袭取许都。当时正值江东大旱,他日夜催促士兵加快实施这一计划的时候,却发现不少人都想去拜一拜“活神仙”于吉,为此行求个平安。孙策见此大怒,便亲自召见这个百姓口中的“活神仙”。

由于孙策此前心中已有成见,所以他对于吉的态度很不友好,将其视之为“惑众妖人”,令他为江东求一场雨。谁知于吉挥手一招,果然天降暴雨。一时间,不少百姓都出来奔走呼号,向于吉表达感激之情。孙策见他如此受欢迎,心中更是怒意陡增,最终生出杀心,将于吉强行杀死。于吉死后,孙策先是被刺客所伤,后又被鬼魂缠身,最终死于旧伤复发。

需要指出的是,演义之中的于吉事迹基本与成书于东晋的《搜神记》相吻合,可见这一故事更偏向于志怪小说而非真实事件。事实上,于吉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够杀死“江东小霸王”孙策。不过于吉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也确实是为孙策所杀,因此这件事还是引发了后世的争议,于吉和孙策看起来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那么孙策为何还要一意孤行地杀死于吉?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分析孙策的实际心理。据《江表传》记载,“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按照记载,于吉本是琅琊人,是东汉末年黄老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抵达江东以后,于吉经常免费施舍符水,替穷苦百姓治病。随着时间推移,他在民间的威望也越来越高,很多人甚至还抛家舍业地跟在他身边。

他的威望高到了什么地步呢?“时人皆知于吉,而不知孙策。”渐渐的,孙策心中对于吉生出忌惮之心。那么为何孙策会为什么容不下一个宗教领袖呢呢?据《三国志》记载,吴郡太守曾偷偷投效曹操,他在信中曾评价孙策为“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于外必作世患。”

这其实正是关键原因所在——孙策与项羽有着同样的性格缺陷,那就是刚愎自用,且没有容人之气度。当时孙策刚刚平定江东,正是意满志得之时,他忽然发现一个道士的威望都要盖过自己,他如何不会记恨?这一点在《三国志》注引《吴录》的记载中同样能够得以印证,“孙将军为人,恶胜己者,若每问,当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义,此必危殆。”不难发现,在孙策有勇有谋的外表之下,他其实还藏着一颗妒忌之心,稍不如意就会发泄私愤。这么一来,于吉又怎能不死?

网友评论

上一篇: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是什么?

下一篇:诸葛亮为什么拒绝子午谷奇谋?原因和魏延没关系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