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相信很多朋友们都看过了,诸葛亮为了能够匡扶汉室,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机。在演义当中,诸葛亮可以说是忠于蜀汉,屡次建言献策。先是帮着刘备征伐四方,占据了西蜀巴中地区,之后又北伐到了中原地区,并且留下了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一说到祁山,大家似乎都没什么印象,好像这个地方只是出现在了三国的故事当中。那么今天就来看一看祁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首先先来看一看祁山的整体规模,祁山位于甘肃省礼县境内,说实话算不得什么名山大川。
相对比于青海西藏境内绵延数百公里的险峻山脉,这仅仅有五十多华里的祁山就像个大人面前的小孩。毕竟要知道,五十华里,大概相当于二十五公里。按照古人的行军速度也就是半天左右就能越过去的一个地方。单看山脉规模,这祁山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毕竟就仅仅是一个小山脉而已,可就是这么一条长不过几十千米的小山脉,却是在三国乃至于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这与祁山的重要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想要了解祁山,最好先去了解一下三国当时的情况。
其次就来看一看三国时期的战争形式。
众所周知,刘备所在的西蜀势力一直都以匡扶汉室为自己的任务。但是与此同时,汉朝的皇帝却是把握在曹魏势力的手上。这个时候诸葛亮就提出来了那个非常著名的观点:“东和孙权,北伐曹操”。而在这个时候,祁山独特的军事战略地位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突出。
祁山陇右东接秦川,依丝路古道、渭河一线相通。而直接连通着蜀汉与曹魏之间的交通要道其实并不多,其一是自汉中到武都出兵,经过祁山道,然后取上邽,最后取街亭。这一线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威逼曹魏西北地区,主要是陇右地区。走这条线的目的毫无疑问走的就是蚕食魏国的主意,先在陇西站住脚,以此为跳板一步步威逼魏国。
毕竟蜀国之所以北伐总是失败,究其原因无非是两个字:后勤。单看后人对于蜀道的描述就能窥见一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还唐朝时期的蜀道,尚且如此,三国时期可能还更加不如。从此来分析,数万大军出兵北伐,单单就是运粮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毕竟蜀道艰难险阻,运送速度缓慢,也就导致了数次北伐的失败。
其二,就是走箕谷道,兵发长安。但是这条路显然就无法和祁山道相媲美,单看这个意图攻打的地方,长安。就知道曹魏势力的兵马定然不会少,而事实来说,还是祁山道更合适。
最后再来看一看祁山的军事地位。
其实祁山作为据点来说其军事地位并不重要,诸葛亮六出祁山其主要目的是走祁山道。这说起来就有点拗口了,但是祁山作为后勤的节点其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刚刚进入祁山地区,山势较为平缓,有利于后勤辎重的运输。而且山路较为合适,有利于军队行进。
别看武都到上邽,地图上直线距离不过一百多公里,但是要知道蜀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绵延。祁山道虽然相对于箕谷道要好一点,但是也是蜿蜒曲折,而这其中的艰难自然是不必多说。而祁山西北方向不远处就是礼县,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了。
因为汉水就从礼县境内流淌而过,而大家都知道粮草除了依靠陆地运输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水运。可以说礼县境内汉水的出现,帮助西蜀军队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的后勤问题。而这也就使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险些就要成功,但是让人可惜的是没能守好街亭,功亏一篑。
其实,西蜀势力醉心于北伐战争。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民生负荷,可以说正史当中诸葛亮每一次北伐战争。都是靠着西蜀百姓自己的钱财和性命搭起来的。单看刘备入川初期,益州人口尚且有着百万人左右。而到了魏军打下程度,户籍当中登记的人口仅仅六十万。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青壮死在了北伐战争当中,而另一部分消失的百姓则是无法忍受赋税,选择到深山老林躲避。但是西蜀北伐势在必行,毕竟其国力弱于北魏,可以说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