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隆中对的三分天下和鲁肃的三分天下,有哪些不同?

时间:2020-02-19 17:41:20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本站整理

“三分天下”最早的提出者,其实并不是诸葛亮,而是鲁肃,很多人知道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面提出三分天下的策略,但其实在诸葛亮之前,东吴的鲁肃早已经提出来了类似的说法。既然同样都是三分天下,那肯定要放在一起说一说了,鲁肃和诸葛亮关于三分天下的策略,究竟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是哪一个相比之下更容易实现呢?

1.鲁肃的榻上策

榻上策是鲁肃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与孙权合榻对饮时,对孙权提出了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发生于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相似的治国对策。由于其是在榻(一种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上进行的对话,因此得名。

与隆中对类似,该对话后来也成为东吴的治国方针。在此对话中的同时,曹操正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胜败未分,而鲁肃却能在当时就看出北方的敌人将只会有曹操,之后依其计略,虽然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第三次西伐黄祖(荆州牧刘表之部下,同时也是江夏太守)时,消灭了黄祖,但孙权仅能占领江夏南部,因为刘表的长子刘琦仍能及时到达江夏守卫江北江夏。

之后,刘表病重身亡,他的儿子和继承人刘琮投降曹操。故东吴在企图攻占荆州,据有全长江流域之前,曹操就抢先南下进攻占有荆州,进而据有在长江上游的江陵,于是鲁肃改而主张联合不久之前投靠刘表的刘备,抵抗南下的曹操。在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之后,曹操方面的势力仍然很大,故鲁肃主张借荆州给刘备,多树曹操之敌。终其鲁肃在世之时,他一直努力维持孙刘两家联合抗曹,联刘抗曹是当时东吴的治国方针。这实际上确定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态势。【曹操孙权刘备】

2.诸葛亮的隆中对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极为尖锐,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农民大起义。黄巾农民起义军失败后,地主阶级加重剥削农民,政治异常黑暗,地方豪强的武装割据一方,这就形成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军阀混战。在割据混战的初期,曹操占据兖州、豫州(山东南部、河南),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刘表占据荆州(湖北、湖南省),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四川)。刘备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后来又到荆州投靠刘表,企图以“帝室之胄”的身份,用“恢复汉室”的名义,广揽人才,称雄天下。

公元207年,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诸葛亮草庐之中,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并分析了天下形势。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3.两者有何不同

鲁肃《榻上策》所谓的三分天下是以曹操、孙权、刘表为三方,这里面有一个人很重要,就是拥有荆州九郡的刘表,其实当时刘表拥有的实际并不在孙权之下,而之所以将刘表作为三分之一,是因为当时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只有通过联合刘表才能抗衡曹操,这是鲁肃三分天下首要目的,联刘抗曹求生存。

鲁肃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求发展,占领益州。但其实第二个目的最难实现,因为攻占益州需要借道荆州,其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假设占领了益州,那鲁肃的大迂回战略就完成了,实现了对荆州的包围,就可以实现他的第三个目的----占领荆州。

荆州在三国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对于东吴来说占领荆州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控制荆州,东吴才有正真意义上的地理优势,荆州一失东吴的水军就失去了优势,而且敌人如果有水军顺江而下,那建康危已;第二,荆州是进攻曹魏的桥头堡,曹魏定都许昌,靠近荆州太近,从襄樊进攻许昌对许昌的危险太大了,所有才有了关羽水淹七军后曹操要迁都的打算,如果孙权占领了荆州全境,就可以占据对曹魏的主动,为将来争夺天下创造优势。

所以鲁肃的三分天下是一个过度战略,其最终的目的是二分天下,干掉刘表、刘璋后与曹魏争夺天下。

而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标准的三分天下,除曹操的势大不可针锋外,对孙权也是只可为外援,不可夺取。而在《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中,占据益州和荆州后,就延续高祖出汉中的策略,大军出汉中进行的是北伐,沿着当年高祖的路线与曹魏争锋。

诸葛亮的战略核心是模仿刘邦楚汉之争的战略。其最大的问题是,当年刘邦出汉中时,北方各诸侯分立,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而三国时期统一北方的曹魏拥有的力量太过于强大,益州一州的力量根本不是对手。所以诸葛亮的策略中加入了荆州分兵的策略,以期能给曹魏首都巨大压力,只可惜荆州一失之后,北伐中原只能作为缓解政治冲突的附庸了。

鲁肃的战略核心是二分天下,北伐中原。这个战略是具有超前意识,因为在以前的历史中,没有南方打北方的北伐之战,并且鲁肃很具有战略的注意到荆州的重要性,后面的历史可以发展,没有荆州、江淮一线的北伐基本都是失败的北伐,而北伐的突破口基本都在荆州区域。可惜的是刘备集团的横空出世,以及鲁肃战略的第二部攻占益州的确困难,想要最终实现的二分天下目标成为了泡影。

鲁肃与诸葛亮的计谋之所以都是三分天下,而不是二分天下,是由两人根据天下的形势,再结合自已的谋略作出的规划,不是想几分就几分的,是有依据的。从大局上来说,鲁肃和诸葛亮的三分天下,都是过度阶段,是为了抵抗曹操的无奈之举,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一统天下,说明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就形成了今天的大中华。

虽然鲁肃和诸葛亮都主张“先三分,再一统”,但是二者是有区别的,鲁肃的三分则是:孙权、曹操、刘表;而诸葛亮的三分是:孙权、曹操、刘备。其实就地域而言,鲁肃和诸葛亮的想法完全一致,都是把天下分为江东、中原和荆州,只是诸葛亮把荆州主由刘表换成了刘备。这个也很符合各自的历史条件,很好理解,因为鲁肃提出“三分”思想的时候,刘表坐拥荆州之地,而刘备还是个无名小辈。而诸葛亮是为刘备出谋划策,自然要把刘备考虑进去了。单从只一点看,后面的史实证明,诸葛亮更有远见。

除了三分的主体不同,鲁肃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最大的不同则显现出了鲁肃的更胜一筹。我们知道,诸葛亮的终极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但鲁肃很早就看出了“汉室不可复兴”。诸葛亮是打着“复兴汉室”的口号辅佐刘备的,这个口号一方面为刘备集团赢得了人心和所谓的“合法性”,但是也是这个口号成了蜀汉乃至诸葛亮本人最沉重的政治包袱。

第三点不同是在于统一的步骤,鲁肃的规划是先灭刘表,再取益州,然后和曹操划江而治,最后再统一中国,也就是先把三国变成“南北朝”。而诸葛亮的规划是先取荆州,再占益州,坐拥西方,然后再待时机北上、东进,完成统一,也就是先把三国变成“东西汉”。但是鲁肃和诸葛亮都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历史真实中,最后被灭的是他们自己。

网友评论

上一篇:水淹七军于禁庞德被擒,为何于禁投降庞德宁死不降?

下一篇:偷袭荆州对吴国没什么好处,孙权是不是没有战略眼光?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