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成功上位后,所有文武百官只要是不服曹操的基本都被杀了,可能严重点还要诛几族。当时还有几个大家也都差点被曹操所灭门,其中沛国丁氏就是其中一个大家。曹操和丁氏也是亲家的关系,但是因为丁氏有几次都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所以差点被灭族,曹操的性格我们都知道是宁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伴君如伴虎啊。
三国乱世中,无数大家族因为站错了队而惨遭灭门,或者至少衰落。其中有一个家族与曹操家世代联姻,本来应该成为魏国的顶级家族,却因为在曹氏内斗中两次站错了队,被杀得七零八落,权力斗争的悲剧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俗话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汉末乱世,倒霉的名门很多,但沛国丁氏无疑是其中之最。
作为沛国排名前三的名门,丁氏与曹操的曹家关系极为密切,同郡、同县、门户相近、累代联姻,却偏偏没搭上曹氏成龙的顺风车,反而在曹魏时代两次撞到时代的枪口,惨遭诛杀,其落差之大,令人唏嘘。
谯县公族名门——曹与丁
1
首先要普及的一点:曹操的曹氏,出自东汉豫州下的沛国谯县,东汉同属沛国的知名家族,除了曹氏,还有谯县丁氏、萧县刘氏、龙亢桓氏等。
从门第来看,沛国排名第一的家族当属萧县刘氏,这家系汉宗室,出了东汉司徒刘光,刘光之侄刘矩又为太尉,是与汝南袁氏类似的累世三公。
萧县刘氏之下,排名第二第三的就是谯县曹氏和丁氏,两家都出过汉末三公(曹嵩和丁宫),仅从《三国志》显露的人物来看,曹氏汉末人物要盛于丁氏,除了太尉曹嵩外,还有尚书令曹鼎等高官,不过丁氏也没差到哪里,远在同县夏侯氏之上。
曹操与丁氏世为婚姻
作为丁氏在汉末的代表,丁宫,字元雄。《后汉书》:
太尉张温免,司徒崔烈为太尉。(187年)五月,司空许相为司徒,光禄勋沛国丁宫为司空。宫字元雄。
丁宫任三公的时期,与曹嵩相近,与曹嵩年纪应接近。
与曹氏联姻的世代旧婚
2
丁氏和曹家同郡同县,门第相近,对与曹家来说,丁氏还有一层身份——与曹家世代联姻的旧婚之门。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魏文帝的郭皇后曾提到汉末婚姻传统:“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 《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赵威孙乡里旧婚。”
汉末联姻首选是门第相近、乡里优先,在此之外,也常有与邻县邻郡联姻,仍不脱“乡里”之义。
汉末曹氏应该是严格遵循上述传统的。要注意的是,从曹嵩到曹操,每一代的正室都有丁氏。
首先,曹嵩的正室夫人是丁氏。《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明确提到: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曹嵩)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此处明确提到了曹嵩夫人姓丁。而曹操,按理来说应是丁家的外孙,丁家即是曹操的外祖家。
再看曹操,《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卞太后传附的《魏略》提到:“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脩及清河长公主。刘早终,丁养子脩(曹昂)。”从这里记载看,刘夫人可能是曹操第一任夫人,或出自沛国萧县刘氏。刘夫人早终后,曹操继娶丁氏,直到建安二年(197),曹操征宛城,曹昂死。
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显示出霸相,但是,丁氏常言:“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遂哭泣无节。
太祖忿之,遣归家,欲其意折。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卻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
从上述记载来看,因曹昂之死,丁夫人迁怒于曹操,与其说丁夫人被废,不如说是丁夫人先抛弃了曹操,曹操想挽回而不能。
当时曹操已经被封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但丁夫人却完全不管这些,搞得曹操极为难堪。可见除了其自身情绪之外,其家门势力或也给她一定的腔调底气。但事实上,随着曹操的崛起,当时的丁家已不敢开罪曹操。
自此以后,从曹操到曹丕、曹叡,形成了立贱不立贵的传统,所立皇后,多非高门。与上述事件有没有必然原因,就无从推敲了。
但是,曹操往后仍顾念着丁氏,甚至想继续维持姻亲关系,把女儿嫁给丁家。
太祖以(丁)冲前见开导,常德之。闻(丁)仪为令士,虽未见,欲以爱女妻之,以问五官将。五官将曰:‘女人观貌,而正礼目不便,诚恐爱女未必悦也。以为不如与伏波子楙。’太祖从之。寻辟仪为掾,到与论议,嘉其才朗,曰:‘丁掾,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是吾儿误我。’时仪亦恨不得尚公主。
在此时曹操仍维持着乡里联姻传统,两个人选丁仪、夏侯楙都时曹家同乡。
《军师联盟》中的丁仪
对于丁仪,曹操连人都没见过,就想把爱女妻之,后来甚至还说就算丁仪两眼都瞎了,也应该把女儿嫁给她。除了丁仪父亲有功、丁仪本人才华高之外,丁氏的家族门第应也起到一定作用。
曹操的亲信功臣丁冲、丁斐
3
除了同乡、世代与曹氏联姻外,在曹操起家过程中,曹操对丁氏的同辈之人都极为亲近。
丁仪之父丁冲,字幼阳,早年是能与曹操同床“共宿止”的名士,在建安年间做到了司隶校尉的高官。
《魏略》:
丁仪字正礼,沛郡人也。父冲,宿与太祖亲善,时随乘舆。见国家未定,乃与太祖书曰:‘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时矣。’是时张杨適还河内,太祖得其书,乃引军迎天子东诣许,以冲为司隶校尉。后数来过诸将饮,酒美不能止,醉烂肠死。
《曹操集-丁幼阳令》:
昔吾同县有丁幼阳者,其人衣冠良士,又学问材器,吾爱之。后以忧恚得狂疾,即差愈,往来故当共宿止。吾常遣,谓之曰:’昔狂病,傥发作持兵刃,我畏汝。‘俱共大笑,辄遣不与共宿。
另外,沛国谯县丁氏还有一支:典军校尉丁斐、丁斐之子丁谧。其中丁斐也是曹操所亲爱之人。
《魏略》:
丁谧,字彦靖。父斐,字文侯。初,斐随太祖,太祖以斐乡里,特饶爱之。斐性好货,数请求犯法,辄得原宥。为典军校尉,总摄内外,每所陈说,多见从之。建安末,从太祖征吴。斐随行,自以家牛羸困,乃私易官牛,为人所白,被收送狱,夺官。其后太祖问斐曰:"文侯,印绶所在?"斐亦知见戏,对曰:"以易饼耳。"太祖笑。
两次站错队的惨剧
4
丁谧的活跃时间在魏明帝时,尽管其父丁斐只终于典军校尉,但从记载来看,丁谧自视门第极高:“又其意轻贵,多所忽略,虽与何晏、邓飏等同位,而皆少之,唯以势屈於爽。爽亦敬之,言无不从。”
丁谧跟错了曹爽
丁家的第三代,与同县的曹氏、夏侯氏仍然关系密切。丁谧与曹爽关系极深,而丁仪、丁廙兄弟,也与夏侯家关系也斐浅,“(丁仪)乃对中领军夏侯尚叩头求哀,尚为涕泣而不能救。”
但是,最终丁氏的这两支,分别在魏文帝、齐王芳时代栽到底。
丁仪、丁廙兄弟早年党附曹植为羽翼,“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
丁谧因为党附曹爽,高平陵之变后,为司马家所诛,按当时的搞法,至少被诛了三族。
作为东汉名门、曹家乡里旧族、累世姻族、曹操外祖家的谯县丁氏,在汉魏时代的重大变迁中三次站错队:
首先,丁夫人与曹操联姻而没有善终;
第二次,在曹丕与曹植的太子之争中站在了失败者一方;
第三次,在司马懿与曹爽之争中立挺了曹爽。
最终,丁氏不仅没有因曹家的崛起而成为后族,反而在魏朝两次遭到诛灭,堪称三国最倒霉的名门。其深层次原因(尤其是前两次),或都与丁家自视甚高,脱不了干系。
几次大难之后,但毕竟是曹家的姻族、外祖父家和功臣旧家,丁氏并未族灭。
汉晋时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宗法系统,谯县丁氏家系也较为庞大,所以尽管“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但不排除丁氏其它族支以男丁为丁仪、丁廙嗣后的可能。
另外,三国尤其是魏,对罪臣的诛法也有许多诛本人不诛子孙(如许允)、诛近亲不诛远亲,诛子不诛孙的案例(如邓艾等)。
丁家进入晋朝后仍有后代,仕宦水平也不低。《裴子语林》中就记有著名的陈寿索米说:“陈寿将为国志,谓丁梁州曰:“若可觅千斛米见借,当为尊公为佳传。”丁不与米,遂以无传。”可见丁仪、丁廙后代仍有人做到了梁州刺史。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