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些意义上来讲,这个沙俄的历史其实就是400多年沙俄扩张不止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奋斗的历史。正式由于不断的进行改革,沙俄才能够坚持不懈的进行征战,进行扩张,才有了后来的广袤疆域,成为了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成为了第一资源大国。然了,正是沙俄顺应时代的改革,才使其生机频现,生生不息400余年。
1、沙俄起元于伊凡三世,他的功绩不仅仅是俄国独立成国,更重要的是为沙俄后人立起了“罗马帝国继承人”的旗帜。所以,伊凡三世是当之无愧的沙俄开创新纪元的奠基大帝。
应该说,自从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莫斯科大公国的面貌就焕颜一新了。因为如此,莫斯科大公国在法律上就是拜占庭的合法继承人,在名义上是罗斯诸城邦的首都,而伊凡三世自然也从大公而变成各个城邦统一起来的国君,罗斯诸城邦应名正言顺地并入莫斯科版图。
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国末代公主索菲娅后,莫斯科大公国不仅皈依东正,学习拜占庭帝国宗教、风俗、政治制度,还把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国徽作为俄罗斯的国徽,从此双头鹰也成为俄罗斯的一个象征。
1480年,俄罗斯独立成国,伊凡三世自称“全俄罗斯大公”,而“罗马帝国继承人”的这面旗帜,逐渐成为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俄罗斯民族特别是贵族们倍感自豪与荣耀,成为俄国一代代人征战不止、扩张不息的理由和精神支柱。也是之后400多年沙俄的统治者为此不断改革,而让俄国生生不息400多年的动力源。
这应该算得上沙俄奠基开元的变革。
2、到了1533年伊凡三世的儿子瓦西里三世去世时,俄国的领土面积比之前增加6.5倍还多,达到了280万平方公里,成为全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可悲的是,这些土地大部分被封建王公、领主掌控,而且他们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军队,形成了封建割据的局面。他们之间互有争斗、掠夺,有的甚至还敢跟俄国中央政府叫板。
忍了十几年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成为第一个加冕为“沙皇”的俄国君主,他早就对此深恶痛绝,上位伊始就下了杀手。
颁布《伊凡雷帝法典》,建设完善土地税等税收制度,削弱封建王公、领主各项特权,保护了中小贵族利益。建立全国性衙门、地方性衙门和专业性衙门,分解各地封建领主的统治权,巩固了封建农奴制和中央地方统治机构的权力。
实行以战功为基础,以战斗力为标准的军事评价体系,剥夺封建领主在军队中的特权。建立起服役者拥有土地、拥有土地者必须服役的管理制度,把占有土地的权力和服兵役的义务拴在一起,增强军人主人意识,优化军队结构,增加了军队规模。完善保证沙皇命令的畅通无阻的军事指挥体系建设。如此削弱了王公、领主的特权,权力向沙皇集中,沙俄军力大增。
这样,伊凡四世围绕强化沙俄中央集权、打击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增强国力军力的一系列改革,缓解了沙俄国内矛盾,君主专制从以前的纸上谈兵到伊凡四世得到了具体的落实,沙俄不断发展壮大。
期间,当然少不了攻城掠地,占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整个伏尔加河流域,西伯利亚汗国,打开了通往亚洲的大门。但是,在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中,却遇到了波兰和瑞典顽强抵抗,只获得了涅瓦河口附近的一小片地区。
3、由于伊凡四世的接班人死后,留里克王朝断绝了子嗣,于是由伊凡四世皇后的侄孙米哈伊尔一世继任新沙皇,从此沙俄步入了罗曼诺夫王朝时代。这时的沙俄东正教势力崛起,开始干涉国政。而在科学技术、军事体系等方面已陈旧落后,明显被西欧国家落下。就在这时彼得大帝登上了历史舞台。
尽管彼得大帝以政变上台不那么光彩,但他的励精图治、西化改革,确实使沙俄旧貌换新颜。建立直属沙皇领导的机构参政院,管理国内各项事务,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完善省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建立唯才是举的用人制度。
强制推行义务兵役制。倡导所有的自由民志愿来为国家义务服兵役。建立了数十万人组成的正规军和拥有数百艘军舰的海军,完善军队组织管理、军事训练制度。总结战争经验,建立军事院校,培养专门人才,提高军人战技术水平。
创办各级各类学校,加强与西欧各国人才交流。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禁止宗教干预政治,使得宗教成为沙皇的附庸。学习西欧先进技术,鼓励开矿建厂,提高商人地位,促进商业和外贸的发展。改革财政制度,提高关税,增加税收,保护国内产业。
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全方位的,给沙俄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生机活力,“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占领了波罗的海出海口,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让欧洲各国为之震惊。
4、彼得一世死后,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也通过政变夺取了丈夫的皇位。她上位后,在加速了领土扩张的同时,又进行了以吸取西欧实践经验,接受西方启蒙运动思想,实行“开明专制”制度等一系列改革。
改革中央机构,加强对陆军、海军和外交的直接管理,削弱参政院的地位。加强乌克兰、西伯利亚、波罗的海沿岸等新占领土地的管理,强制推行农奴制,加快这些地区的俄罗斯化进程。
扩大陆军人数增至50万,设步兵、骑兵等具体兵种,使陆军一跃成为欧洲大陆的最强军队。继续扩大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规模,沙俄军队、军工产业和作战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继续加强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巩固贵族特权等措施。沙俄国家制度得到了优化,工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贵族特权得到了进一步保证。
叶卡捷琳娜执政期间,仍是征战扩张不止,打通黑海出海口,三次瓜分波兰。沙俄的实力达到了巅峰,成为了“欧洲宪兵”,是整个欧洲最大的封建帝国。
5、亚历山大二世是临危受命。1825年,沙俄具有民主思想的十二月党人发动了武装起义,对沙俄统治阶级打击不小。之后又在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亚历山大二世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接任沙皇,并决定进行改革的。
颁布《2月19日法令》宣告农奴人身从此自由,享有各项公民基本权利。抓后备军训练,进一步完善义务兵役制,20岁以上的“男性居民,不分财产情况,均应服兵役”。实施了《大学章程》、《司法条例》、《省、县自治机构条例》和《城市条例》等诸多改革法令,对于教育、司法、地方自治及城市进行了改革。
由于亚历山大二世顾及各方利益,因此他的改革并不彻底,在具体执行中农奴制并没有完全废除,但却起到发缓和国内矛盾的作用,得到各阶层的广泛好评。但从长远来看,改革却存在危机,问题就出在农民阶层地位低,君主立宪制政体难以存在,如此沙俄的稳定是暂时的。
所以,虽然在19世纪沙俄在我国北方、中亚一带占领了大片土地,但当在远东迎面与新列强日本相撞时的日俄战争失败后,沙俄继续进行了新一轮改革,但仍未能阻止沙俄衰落趋势。到了一战后期,沙俄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最终灭亡,退出历史舞台。
6、追溯沙俄400多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沙皇多为明君能者几乎少有昏君。这是因为沙皇是沙俄宫廷复杂斗争的胜者,不论尊卑,只论能力,也就是说能者上庸者下。这或许是沙俄历史上为什么多政变、多改革的原因。
所以,为了“罗马帝国继承人”的荣耀,沙皇与贵族结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体。沙皇不断改革,并与贵族们良性互动:贵族扶持支持他们的沙皇,沙皇保护支持自己的贵族发展。他们共同强化军事,维护农奴制,维持旧有秩序;共同侵略扩张,掠地劫财。如此落后生产方式得以维计,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初期。
就这样,在“罗马帝国继承人”的旗帜下,沙俄一直征战扩张不止,改革使其重现生机并续命400多年。此间,虽有过衰落,但却没有衰亡,而且还形成一整套保证其续命扩张的经验做法。
一是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起初,沙俄君主的权力受制于贵族、僧侣、市民等阶层组成的缙绅会议,没有什么绝对权力。这样的好处就是保证了沙俄政局的平稳和王朝的和平过渡。但是后来伊凡四世、彼得大帝、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二世,都在强化中央集权。这样就提高了沙皇的控制力,各地反叛行为、独立的运动都得到及时镇压。如此国内外势力难以从根本打破沙俄的统治,征战扩张就得到了延续。
二是不断强化专制文化
事实上,自伊凡三世打出“罗马帝国继承人”的旗帜,就对俄罗斯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影响,从沙皇到贵族到普通民众都以此为荣,并始终秉承这一荣耀,以此自居,以至于成为俄罗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这种文化的形成,让俄罗斯始终尊崇武力,崇尚扩张,这对于沙俄国内形势的稳定和扩张领土的巩固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三是不断强化军事实力
从沙俄的每次改革看,都把强化军力作为重中之重,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征战扩张来进行。尤其是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在这方面体现更为明显。彼得大帝把军事改革当成最核心的内容,完全按作战要求发展国家经济和社会制度,而女皇直管陆军、海军,扩大陆军数量详分兵种,建设了欧洲大陆最强陆军,同时加强海军建设,使沙俄军队、军工产业和作战水平都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四是不断强化军事经济
沙俄的经济建设始终坚持服从服务于其征战扩张的原则。大力发展军事装备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相关的军事工业、军事后勤业。鼓励商人开设工厂,加大对人民的税赋,以解决发展军事工业所需资金问题。在19世纪后期,沙俄的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因市场的不成熟和缺乏农业的支撑等原因,最终无法摆脱沙俄不断衰落的大势。
上一篇:沙俄如何征服西伯利亚的?
下一篇: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原因是什么?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