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

魏延为什么会反?

时间:2020-11-19 17:18:24 作者: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234年,诸葛亮在北伐的途中趋势,杨仪接管了兵权之后,遵循着诸葛亮的遗命将军队撤回了汉中地区,这举动着实让魏延很是上头。魏延于是怒而逆击杨仪,然而终因名不正、言不顺而败亡,落得个凄惨结局。魏延或许没有反心,但是确实是有"反行"了。那么,魏延为何要"反"呢?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分别是:魏延的能力与性格、魏延和杨仪之间的权力之争。

魏延为什么会反?

一、 魏延的能力与性格

1、 魏延的能力

魏延自从带着麾下人马投效刘备后,备受重用。公元212年,刘备和刘璋交火,魏延先与黄忠一起攻下涪城(今绵阳),后又与黄忠等将领攻取广汉郡(今川北、甘南和陕南部分地区),因"数有战功",被刘备提拔为牙门将军,这个军职看似不高,然而当时黄忠和赵云的军职同样是杂号将军,黄忠是讨虏将军,赵云是翊军将军。

汉中之战后,刘备从曹操手上夺得汉中,考虑到汉中的重要性,需择一有勇有谋的大将镇守,当时很多人认为张飞是最合适的人选,毕竟张飞和关羽是跟着刘备一起打拼出来的,能力和声望都有目共睹,有关羽守荆州、张飞守汉中,隆中对上提出的战略目标就有机会实现。然而刘备却出乎众人意料地选择了魏延,让其担任关键的汉中太守一职,可见魏延的能力是经过检验,并且得到刘备高度认可的。

魏延为什么会反?

汉中虽然残破,但是在魏延的精心治理下,依然成为曹操可望不可及的地方。公元221年,蜀汉政权正式建立,魏延因功被升为镇北将军,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赵云的军职是征南将军,"四征将军"在当时可是低于"四镇将军"的。

刘备病亡于白帝城后,魏延成为了蜀汉政权中数一数二的统兵大将,诸葛亮将其视为左膀右臂,甚为倚重。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有两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其一,提出"子午道奇谋",由他率领一支精兵,走子午道奇袭关中,可惜一直未被采纳,后来蜀汉反被邓艾用此战略所灭;其二,以少胜多,大破曹魏名将郭淮。魏延一生是罕有败绩,堪称常胜将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很有智计,也因为这点,他还担任过前军师一职。

魏延为什么会反?

2、 魏延的性格

陈寿用了"性矜高"三个字评价魏延,意思是说魏延高傲自负。纵观魏延的一生,陈寿的这个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当然,但凡有能力的人,总会有些傲气的,关羽也是一样。那么,魏延傲在哪儿了呢?刘备在准备任用魏延为汉中太守时,当着众臣的面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意思就是让魏延做一下就职演讲。

魏延一听这话,胸中豪气直冲云霄,回了一句,"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意思就是说就算曹操倾尽全力来功,他也能守得住。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乱世之中,豪杰并起,人才之间的竞争很大,如果不会展示自己,自然也难以得到重用。魏延的这种傲气与豪气,既展示了他的能力与底气,也让刘备内心笃定了下来。

魏延为什么会反?

刘备当时账下的五虎上将可都健在,魏延都能有如此表现,说明他对自己的能力是高度自信的。当关羽、张飞等大将去世之后,魏延自然也就更"傲"了,加上夷陵之战后,蜀汉人才断档,魏延就更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尚且还能压他一压,但是也只能说是面服心不服,因为诸葛亮不愿意用他的"奇计",他打心眼里认为诸葛亮虽有大才,但是过于谨小慎微。

诸葛亮的去世对于魏延来说,就是一种"蜀汉大业,舍我其谁"的感觉。他认为蜀汉没有他是不行的,也只有他可以带领蜀汉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以前是因为有诸葛亮约束他,让他没有完全施展开,现在他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干,他会比诸葛亮干得更好。故而,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事邪"、"吾自当率军击贼"。可见魏延不是后脑长反骨,而是浑身傲骨。

魏延为什么会反?

二、 魏延与杨仪争夺蜀汉大权

1、 杨仪的为人

杨仪能够促使魏延露出"反行",说明他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原本是曹操阵营的,后来投效关羽,被关羽所看重,送往刘备身边效力。刘备心想他那个二弟向来是个傲性人,得他推荐的人肯定不一般。所以刘备常常和杨仪探讨军国大事,想通过彼此的对话来了解一下杨仪的才能,结果因"甚悦之",而将杨仪破格提拔为兵曹掾。

蜀汉政权建立后,杨仪升为尚书,可谓是颇受刘备重用。然而杨仪因为气量小,常常和同僚发生矛盾。当时统管尚书的是为尚书令,担任此职的是刘巴,杨仪就动不动因为大事小事而冲撞刘巴,严重影响了刘巴的工作开展,后来刘备只得给了杨仪一个比较空泛的职务,让他当弘农太守,而弘农郡却是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所以这算是把杨仪给高高挂起来了。

魏延为什么会反?

直到诸葛亮总揽全局,蜀汉人才又多凋零,杨仪才得以东山再起,他被诸葛亮带到前线,此后,就一直在诸葛亮账下效力。如果诸葛亮有更多的选择,他也不会愿意重用杨仪,毕竟没有哪个领导喜欢小肚鸡肠的人。杨仪不仅气量小,还自私自利,他在灭了魏延之后,竟然用脚踩着魏延的头颅,边踩还边叫唤着,"庸奴,复能作恶否?"

魏延再怎么说,也是蜀汉功臣,他有没有像楚平王灭了伍子胥满门一般灭了杨仪满门?人都死了,何至于此?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杨仪实在是称不上大丈夫。待杨仪回成都之后,满心以为自己可以独揽大权,不料后主刘禅按照诸葛亮生前提出的建议,让蒋琬摄领朝政。杨仪满心怨愤,竟然说出大逆不道的话来,"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他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国家利益还重,可见其心胸之狭隘。

魏延为什么会反?

2、 魏延和杨仪的矛盾

魏延是一个自负、高傲的人,杨仪又是一个没什么肚量的人,这两个人碰到一起,就是火星撞地球。魏延是统兵大将,杨仪又负责协助诸葛亮筹划军需后勤等事,两个人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很多交集,时日一长,两人之间的矛盾也就显现出来了。杨仪的性格就是看到什么不舒服的就想说上两句,而且把话说得还特别难听,魏延那种天下第一的行事风格,自然会让杨仪感到各种不适应。

只要杨仪一说魏延,魏延肯定不会服气,二者相争起来,魏延说是说不过的,毕竟杨仪天天搞得就是文字工作,但是魏延有武力啊,所以魏延在面对杨仪的"言语不节"时,常常会"举刃拟仪",杨仪一看到魏延动真格的就傻了,"泣涕纵横"。由此,二人之间形同水火。于诸葛亮而言,手下一文一武的两个得力干将始终做不到"将相和",也是颇为头疼的事情。

魏延为什么会反?

然而,诸葛亮一生谨慎,他对于军权是很敏感的,不然也不会亲自坐镇汉中,主持北伐。在诸葛亮看来,魏延和杨仪二人都有大才,但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魏延更侧重于军事,一旦军权落到魏延手上,那么蜀汉就会产生严重的危机,因为魏延在用兵上就是不拘一格,届时无论魏延想做什么,蜀汉都无人能制。

相比魏延,杨仪虽然军事方面差了点,但是一旦诸葛亮去世,这个缺点反而成为了优点。杨仪虽然不能开疆拓土,但是对于蜀汉政权而言,胜在一个稳字。届时,杨仪主军,蒋琬主民,蜀汉就算没有了他诸葛亮,也不会突然垮台。故而,诸葛亮临终时,把军权托付给了杨仪。杨仪接收军权之后就按照诸葛亮的遗命主持撤军,魏延是既不满撤军,也不满杨仪跃居他之上,所以两人就兵戎相见了。后主刘禅也不知道到底谁忠谁奸,就问了蒋琬等人,蒋琬等人从魏、杨二人的行为上作出的结论是,"魏延反"。于是,魏延就被"群殴"至死。

魏延为什么会反?

结语

综上所述,魏延的能力决定了他有"反"的本钱,性格决定了他有"反"的源动力。如果单单只有这两样,他也不会有"反行",偏偏他还遇到了一个杨仪,刚巧不巧的是杨仪这个人还很不是那个事,典型的有才无德。这就导致他和杨仪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形势,也让他有了"反"的动机。

最后,诸葛亮本着一个"稳"字,在临终安排上让杨仪占据了上风,算是彻底把魏延的"本钱"、"源动力"和"动机"给聚在了一起,进而让魏延做出了“反行”,也背上了“脑后长反骨”的身后名。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刘禅真有查过诸葛亮家产吗

下一篇: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