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清朝皇帝为何每年都要当一天农民?他们真的是下地干活吗?

时间:2020-11-23 13:53:18 作者:勇哥读史 来源:本站整理

皇帝和农民,这两个身份可以说在古代是天壤之别,而历史上这两个身份都做过的人,很多人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出身低微,没有任何的实力背景,可以说完全是从零开始,最终成了明朝开国皇帝,但到了清朝时期,清朝的皇帝非常勤政,但即便是再忙,每年也会有一天的时间,要当一天农民,这是为什么?他们当农民是怎样的过程,真的和真实的农民一样吗?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朝皇帝为何每年都要当一天农民?他们真的是下地干活吗?

1、雍正成为皇帝与农耕有关

清朝初期,当雍正皇帝还是一名亲王时,曾命宫廷画师精心绘制了一套《耕织图》,送给父亲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一生重视农耕,雍亲王此举自然是投其所好。

在由46张画作组成的《耕织图》里,雍亲王亲自出马充当“模特”,将自己打扮成辛苦劳作的农夫,出现在每一张画里。妻子儿女也纷纷登场,参与耕织。不仅如此,雍亲王还亲笔题写了46首五言律诗,并钤上“雍亲王宝”“破尘居士”二印。雍亲王通过《耕织图》,含蓄地向父亲表达自己寄情田园、恬淡无为,同时又注目农桑、心系苍生。

康熙皇帝见了,果然龙颜大悦。雍亲王最终变成了雍正皇帝。

清朝皇帝为何每年都要当一天农民?他们真的是下地干活吗?

2、清朝皇帝为何要做一天农民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清朝虽然崛起于关外白山黑水之间,属于游牧民族。但他们入主中原后,深受农耕文明的影响,采取了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在近300年时间里,农业都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清朝的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农业生产。每年农历仲春亥日,皇帝不管多么繁忙,都要亲自率领文武百官来从深宫大院里走出来,经过正阳门来到先农坛。首先,是宰杀牲畜,祭祀先农神。随后,皇帝就要到具服殿,脱下礼服,换上亲耕服。干什么?当然是亲自耕种啊。

在先农坛旁边,有一块小小的农田,面积不大,刚好是“一亩三分”,叫“演耕田”。只见换好衣服的皇帝下到“演耕田”里,一手扶着犁,一手举着鞭,往返犁地三次,叫做“三推三返”。礼毕,收队。皇帝随即登上“观耕台”,兴致勃勃地观看王公大臣们继续耕种。

清朝皇帝下田当农夫,始于顺治皇帝。1654年农历二月,顺治皇帝第一次到田里亲自耕种。康熙皇帝则把皇帝亲耕变成一种制度固化下来,每年春天都会身体力行地进行亲耕,率领一帮王公大臣扶犁耕地。

当然,经过多年的变迁,皇帝下田当农夫已经仪式化了,并没有实质性用处。皇帝通过这种耕种仪式,表明天子心系稼樯,尊重农耕,在天下农夫面前起到表率作用。

为了给皇帝准备这套耕种仪式,内务府和地方官员得提前准备一个月,从衣食住行方面考虑得面面俱到,不容丝毫闪失。

雍正皇帝亲耕时,除了本人一手扶犁,一手举鞭外,身边还有6名大臣扶着犁头;另外,还有24个60岁以上的老年农夫,也穿着蓑衣,扶犁而行。这24个老年农夫,便是请来帮助雍正皇帝扶犁。为此,要提前从各地选取老年农夫,再对他们进行礼仪培训,以免在皇帝面前失礼。

“演耕田”里的泥土,其实是事先打碎、筛选的细土,以便皇帝耕种起来更加轻松。

清朝皇帝为何每年都要当一天农民?他们真的是下地干活吗?

3、嘉庆皇帝耕种出现意外

不过,虽然千算万算、筹划周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嘉庆二十年(1815年)三月初一,嘉庆皇帝前来先农坛耕种时,就出了漏子。他所使用的耕牛根本就不配合嘉庆皇帝的工作,死活不肯耕地。没办法,只好换一条耕牛,可换回来的耕牛依然不听话。最后,大臣、侍卫齐齐上场,硬拽着这条耕牛在田里走了3圈,总算完成了耕种任务。

离开“演耕田”,嘉庆皇帝悻悻然走上“观耕台”,继续观看王公大臣们耕种。无奈,耕牛依然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们。嘉庆皇帝耕田时,有人帮助他;现在没人帮助王公大臣们,使得他们在田里手足无措。有的耕牛甚至还四处奔逃。好端端的一场耕种仪式,变成了一场闹剧。

嘉庆皇帝回到皇宫,越想越气。他在当天就发出上谕,称:“耕耤为劭农大典,顺天府供备牛只,平时不勤加演习,玩忽从事。著将专司供办之大兴县知县沈守恒、宛平县知县张洽俱先行革去顶戴,交部严加议处;顺天府府尹费锡章系专辖之员,著交部严加议处……所有此次一切例赏,概行停给。”

你看,本来是自己和耕牛的问题,嘉庆皇帝却将责任全部推给地方政府,处罚了一批顺天府、大兴县、宛平县的官员。

与嘉庆皇帝相比,光绪皇帝就聪明多了。光绪皇帝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他每次到先农坛耕种之前,都会在丰泽园内练习耕地,将耕种的程序弄熟后,才不至于弄出一场闹剧。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康熙都说算了,为何吴三桂还要杀了永历帝?

下一篇:乾隆得知法国大革命有何反应?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