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曹魏蜀汉对峙的时候,东吴数次罚魏怎么没有成功的?

时间:2019-01-12 10:40:42 作者:微史春秋 来源:网络

说到三国时期的魏国蜀国吴国其实还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三个国家,谁也不输谁,三足鼎立的局面真的是持续了好久,那么有的人也要问了,其实在曹魏和蜀汉对峙的时候,吴国也是有出现去投降讨打曹魏的情况的,但是结果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了,那么有的人也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曹魏蜀汉对峙的时候,东吴数次罚魏怎么没有成功的?

三国时期,魏吴大战一直不断,其中绝大多数以曹魏主动进攻为主,吴国主动进攻的较少。

226年(黄武五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击江夏,不克而还。

233年以后,孙权又三次主动进攻魏国,还是无功而返。

其中孙吴主动挑起的唯一胜绩是228年的石亭之战。

公元228年,吴国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打算以鄱阳郡归降魏国,请求曹休派兵接应。

曹休中计,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城进发接应周鲂。魏明帝曹叡又命司马懿向江陵方向、贾逵向东关方向,三路大军同时进发。

孙权率军进驻皖口,同时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三万,迎击曹休。此时曹休尽管知道被骗了,却不打算撤退,企图仗恃人多击败吴军。

最终双方在石亭大战,陆逊等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最终曹休战败,吴军斩杀、生擒魏军一万余人,缴获牛马驴骡车辆上万,以及几乎全部的军资器械。

石亭之战后一年,孙权称帝,威名大震。

石亭之战是属于诱敌深入,加之曹休轻敌依仗人多故而吴国大胜。

吴国多次伐魏多是无功而返,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曹魏蜀汉对峙的时候,东吴数次罚魏怎么没有成功的?

一、吴国国力弱于魏国。

战争打的是国力,三国中曹魏势力最强,这也是吴国与蜀汉结盟抗魏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无论是人口、兵员数量,还是经济实力,北方的曹魏都是占据一定优势的。这也使得东吴对曹魏一向以防御为主,而且吴国内部长期与山越人争斗,更是不敢轻易两面开战。

正是防御性国策,使得曹魏的多次主动进攻吴国有能力化解应对,而主动进攻则是无功而返。

东吴名将陆逊在石亭之战后,又参与了三次伐魏,虽有小胜但最终都是以吴军撤退结局,这几次战争都是在陆逊不主张主动进攻的前提下取得的战绩。

而且,孙权主动进攻曹魏的时机也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次是趁着曹丕病逝,看人新帝初立想捞点好处的,石亭之战则是利用山越人使得曹休相信周鲂的诈降。

此后几次伐魏,主要是因为孙权变得有些自大的缘故。

国力方面当然也包括军事了,孙权在前线的军队以水军为主,指望水军伐魏攻打曹魏强悍的陆军更是不现实的。

曹魏蜀汉对峙的时候,东吴数次罚魏怎么没有成功的?

二、国家政治野心方面差异

曹魏拥有北方中原地区,自曹操开始就有吞并南方,统一天下之志向。孙权则不同,他想的是割据一方,占据江东。这从孙权的父亲孙坚以传国玉玺换的三千兵马回江东发展便可以看出来。

两国的政治野心或者说国家奋斗目标不一样,使得东吴不像蜀汉那样一直不忘北伐,光复中原,东吴想的是你不来打我就行了,偶尔的几次主动挑战也是想图谋一些实际的好处而不是要灭魏。

东吴只想拒江自守,那北伐的事情自然由蜀汉去做,让两国去拼杀相互消耗国力,东吴也乐享其成的。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刘璋实力远比刘备强大,为什么最后还是被刘备打败了?

下一篇:杨修如果不做曹操的谋士,能选择其他阵营吗?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