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和慈禧,同样都是清朝末期的两宫太后,但是世人更为熟知的是慈禧太后,毕竟慈禧掌权,而且对于清朝末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世人熟悉她也是很正常的。不过在慈禧初期,除了她还有另外一位太后,那就是慈安太后,她们是同一时期的两位太后。不过后来慈安死亡,或许很多人会联想到慈禧身上,慈安之死真的和慈安有关系吗?
慈安太后,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咸丰二年(1852)二月被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进内诏封贞嫔;五月诏晋贞贵妃;六月已拟为皇后,其嫔妃册封典礼均未举行;十月立为皇后,时年十六。她生前没有子嗣,但却依靠丈夫咸丰皇帝的信任和宠爱,由嫔连升四级成为皇后,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堪称清代晋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处置不当,咸丰皇帝被迫跑到承德避暑山庄,最后死在北京故宫之外。在继承人问题上,咸丰帝的遗嘱留下了很大的政治隐患。他一方面考虑到皇后无子,贵妃幼子继承大统,将会出现皇后与母后专政间的矛盾,他设想出一个八大臣赞襄、两宫皇太后各执一印(皇后用“御赏”印、那拉氏代载淳用“同道堂”印)的政治体制,以求达到互相牵制的效果,这是咸丰帝死前的精心安排。谁曾想到,他将六弟奕訢排除在体制之外,使之不能参与朝政,这就开启了政局不稳的先兆。
咸丰帝死后,肃顺等赞襄王大臣深知身为皇子生母的西宫那拉氏潜在的政治危险,就采取了“抑西扬东”的策略,从礼仪封号上先后为东宫、西宫封号,以示嫡、庶之别,通过对西宫的贬抑,以图分化两宫皇太后。
迫于情势,西宫慈禧太后不仅主动拉拢东宫慈安太后,还联合此时在京师与英法联军谈和的恭亲王奕訢,内外联手,最后除掉了肃顺等八大臣,不仅使双方生命得以保全,而且政治生命也得以延续。同治初年,奕訢以议政王名分主持朝政,实握相权。慈禧太后实握帝权,把持朝政,出现了帝、相、后并存的政体,这种以太后之尊听政的慈禧、慈安两太后、年少软弱的载淳帝、主持日常工作的奕訢等王大臣之间构建的三角政治格局,既有临时稳定的因素,从长远看又使清廷最高层具有一种不稳定的因素。
传说光绪七年的一天,慈安到慈禧宫里对慈禧说,先皇临死之前曾留下一道手谕,我对任何人都没有说,现在你可以看一看了。慈禧一看惊出一身冷汗。手谕中写着,在慈禧违制的时候,慈安可以动用手谕将她诛杀。慈安接着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这道手谕也不需要了,说罢,当着慈禧的面将手谕烧掉。慈禧当然表现得感激涕零,过了几天,她派人到钟粹宫给慈安送点心,很快就传出慈安暴崩的消息。
慈安之死不无蹊跷,因为前一天她还在垂帘听政,精神很好。另外,既然是因病而亡,就该留有太医诊病的医案,但事后这些都没有找到。还有一件不合常理的事,妇人死后,通常要等娘家来人看过,同意之后才能入殓,但是等慈安的家人赶到时,她已经入殓了。
因此有人怀疑,慈安是吃了慈禧送的点心被毒死的。但因为没有证据,慈安之死也就只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一个悬案。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