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不代表高质量,高质量也未必就一定会高产,这两者并非是有确定的关系的。历史上不乏高产又高质量的诗人,却也有乾隆这样,一生写诗写了四万多首,堪比整个《全唐诗》,但是却只有一首在小学课本里出现,而且其中还有一句是别人续上的,这对于乾隆来说真是有些打脸了。不过术业有专攻,乾隆做好皇帝就可以了,写诗这种事情,他真的不行。
虽然晚清十分腐败衰弱,并且饱受外国所欺凌,但实际上清朝也是有盛世的,那便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一共有三,康熙雍正乾隆,其中康熙跟乾隆算是人们最熟知的两个皇帝,雍正跟他们比知名度还是要稍逊一些。康熙是乾隆的爷爷,这爷两都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写诗。
只不过跟乾隆相比,康熙的诗写的就好多了,乾隆写诗比较随性,经常是看到什么就一时兴起,也不做任何斟酌,直接就脱口而出了。由于乾隆是皇帝,所以他写的诗不管是好坏,都会受到身边随从或者大臣的称赞,长久下来,乾隆写诗更加随性了,水平也没什么长进。
康熙写诗就好多了,基本上是在脑海里斟酌半天,才会提笔写下,在对待写诗上,康熙的态度要比乾隆认真多了,这也是为什么乾隆比康熙诗词水平差的主要原因。但客观来讲,乾隆的诗并不算太差,有些诗单独分句来看,还是一句不错的佳作,但要是整体宏观来看,就觉得诗很没头脑,看上去乱七八糟,一些该押韵或者换字转折的地方也不是很完美。
正因此,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却只有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点,因为它被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这首诗的名字便叫《飞雪》,诗的内容如下:“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是不是看完后感觉很无语,除了最后一句以外,别的一点诗意没有,就像是打油诗一样。
实际上,就连最后一句也不是乾隆自己写的,这是当时他跟一干大臣观雪,突然有感而发,就来了前三句话,但最后卡住了,不知道该如何往下写了。此时一位大臣自然不可能看皇帝出丑,就连忙接了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即讨好了乾隆爷,又进一步使这篇诗的诗意升华,否则单凭这前三句,是无论如何都没法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
乾隆爷诗虽然写的不咋样,但这份耐力还值得人佩服的,他一生写四万多首诗,这是什么概念,有些人一辈子尚且读不了四万多首诗,不管怎么说,乾隆爷哪怕写的再烂,但他好歹去写了,并且一写就是这么多首。更何况,乾隆的本职工作是个皇帝,这点他无可厚非,做的颇为不错,而写诗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一个业余的如何去跟专业的比,乾隆的诗自然是没法跟李白杜甫比了。
术业有专攻,在别的方面乾隆不一定比他们差,所以说有时候看一个人在某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一定代表了这个人的全部,所以大家也就不要嘲笑乾隆的诗作了,毕竟仔细琢磨,还是有几句好诗的。
清朝乾隆皇帝是所有皇帝中间寿命最长的,享年89岁。当然自己的人生履历也是非常丰富的,这就为他写了那么多诗奠定了基础,据说他共写了41800首诗,如果全是他在位的60年间所写的诗的话,那么一天,平均要写两首。其中他有一个特征,就是“速”,速度的速。也就是说他这个人思维非常敏捷,对写诗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迅速反应能力。乾隆共写了几万首诗,却只有一首大家熟知,更被收入小学课本
他有的时候一天能写出十几首诗,那次去昆明湖游船很快就写了八首,还有一次去香山,他五天时间内就写了六十七首,真的是非常神速。他一个人写的诗的数量就和以前流传下来的所有的唐诗相对比都不差毫分,可以说非常令人敬佩了。他的诗虽然都写得非常快,但是并不毫无内容,他的诗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其中她自己就非常关心农事,他的很多诗,里面都会描写当地的收成啊,赈灾救荒的情景,所以说在每年申报收成的时候,他都会写诗。而且乾隆自己非常喜欢出去游玩,也会写很多游记诗,其中有些事对于我国的现代建筑艺术的研究,很有参考的价值。在另一方面,乾隆自己也非常喜欢历史,他经常会用诗的形式借用历史对皇子和大臣们进行教育活动。
他曾经花三个月写了一篇以历史为主题的诗集,共计106首,里面的内容大多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这种诗词里面反映了乾隆对历史的主要观点。回到现在,乾隆的众多诗篇中间只有一篇比较出名,大众化。出现在小学课本中——《飞雪》当时乾隆看到如此雪景,诗兴大发,用个位数加量词形容雪花,结果无法收场。
后来有一位大臣急中生智,献上了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才得以收场,但是现在那位大臣是谁已经不知道了。乾隆皇帝所写的诗中一般都有很多的生僻字,其中只有这一首诗,朗朗上口的,所以就被录用为小学课本的诗了吧?其实,乾隆皇帝也是一位非常感性的人,富察皇后走了之后,他就给富察皇后写过很多诗,来悼念她,在他的心中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以后都不可能有像富察皇后这般了解他的人了,所以他就把对她的思念寄存在了诗中,以诗抒情。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