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关于清朝时期的影视节目或是书籍可谓是多的数不胜数,不过这些内容当中绝大多数都是讲述的不是后宫嫔妃之间的宫斗大戏,就是帝王将相之间的文韬武略。关于当年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很少有涉及到。那么在清朝时期,占全国人口五分之四以上的农村农民真实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清朝作为一个农耕帝国,农民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又非常不起眼的角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文盲,并不懂儒家的那一套学说。但他们在自己的圈子中又是有责任心,尽职尽责,懂得礼义廉耻的人。中国农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各种道德准则早已根植于大多数农民的内心。此外,民间传说、迷信以及佛教、道教的教义也对农民日常规范形成重要约束。
大多数清朝农民一辈子都生活在固定的圈子中,方圆几十里往往就是他们出行的最远距离。一个普通的村子大约有数十户到上百户人家。为了能够和其他村子的农民互通有无,一般在十二至十八个村子的中间地带会形成一个集镇。
集镇离农村的距离都不会太远,步行可以直接到达。集镇的赶集日一般以十天为一个周期,周围各村的农民将自家的农产品或手工制品拿到集镇上出售,同时也从集镇上的其他农民手中购买自家所需的物品。
相邻集镇都会把赶集日错开,这样有利于农民在各集镇之间来回赶集。而对那些以交易为生的挑货郎和行商来说,这样的日程安排也让他们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赶集日做买卖的机会。
集镇是大多数清朝农民眼中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这里有茶馆、有寺庙,还会在节日举办灯会。人们在集镇上可以遇到大部分周围其他农村的人。由于许多村子都是同族聚居,所以家中有到婚配年龄的农户还需要通过集镇上的媒人到外村去找新娘,因此集镇也承担着类似于今天婚姻介绍所的功能。此外,集镇人员比较复杂,农民在这里有可能会遇到官府中的代表,也有可能会遇到一些秘密组织(如天地会、白莲教)的成员。
清朝时期的最基层行政单位是县,因此就有了“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说法。宗族是受清朝法律承认的地方自治组织,一般由族内德高望重者担任族长。族长拥有很大的宗法权力,基本上族内的一切事务都由族长主持和决断,法律也总是维护族长的权威。
宗族承担着许多基层社会功能,比如为族内的儿童开办私塾;为族内成员安排婚丧仪式;解决族内成员的家庭纠纷,不让矛盾发展到牵动官府。当地方上发生动乱时,族长还可以组织地方民团进行防御。
此外,在清朝的农村社会中,长者代表着权威,对年轻人对长者不敬将会受到严惩。儿子如果敢违抗父母之命,父母可以对其施加任何处罚,甚至包括将儿子处死而不用承担法律责任。所以这种父母的权威和子女的孝顺是绝对关系。
在理想状态下,清朝农民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样一种圈子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一旦天灾或是兵祸降临,这种朴素的农耕生活就会被打乱。如果秩序没有得到及时恢复,纯朴的农民也很可能会变成最容易受到煽动的危险分子,从而危及帝国的安全。因此当灾难发生时,清朝皇帝往往会第一时间派钦差大臣前往地方去赈灾,并免除该地区的税赋,以期望尽快消除灾难带来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婉容是不是自愿嫁给溥仪?
下一篇:清朝最长寿的皇子是谁?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