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一生共有两位皇后,而这两位皇后刚好都是张飞的女儿。其实皇帝要立谁为后,是他的自由,一般大臣很难干预,不过这种事发生在刘禅身上就要另说了。刘禅虽然是刘备长子,此后继承为帝,但他手中并没有多少皇权,他的婚姻也都是由外人替他包办。这也导致刘禅此后的婚姻可能会遇到挫折,毕竟感情是很难勉强的,至于刘禅最真实的想法,他也无处倾诉,也没人在乎。
古代皇帝立皇后最起码的标准是模样和性格兼备,只有这样才能“母仪天下”。刘禅一生先后两次立皇后,但都是张飞的女儿,这是为何呢?
据《三国志.二主妃子》记载:“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章武元年,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立为皇后。十五年薨,葬南陵。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建兴十五年,入为贵人。延熙元年春正月,策曰:朕统承大业,君临天下,奉郊庙社稷。今以贵人为皇后。”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从现代遗传基因学说来看,那么其女儿长得像父亲的几率是比较大,而且张飞的性格脾气异常暴躁,估计女儿也好不到哪去。
相传诸葛亮的老婆和张飞的女儿都非常丑陋。诸葛亮按照自己的审美眼光,一眼就看中了张飞的女儿,并把自己的这种审美观强加给从小看着长大的刘禅。在刘禅的婚姻大事上,诸葛亮可谓用心良苦,绞尽脑汁。诸葛亮希望刘禅能像自己找配偶一样,找一个与刘氏集团荣辱相关、休戚与共。起初刘禅是一百个不愿意。但相父诸葛亮却认为好,刘禅是有苦说不出,只好违心地接受。
《三国演义》中的说:“时后主未立皇后,孔明与群臣上言曰: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可纳为正宫皇后。”为什么要把孔明和群臣分开写呢,这其实充分说明了这个提案的主要提议人,就是刘禅那位“可敬”的相父,而其他的群臣一看军政首脑诸葛亮都提议了,为了与诸葛亮保持一致,纷纷附议,于是达成共识,一起把刘禅推进了这个不幸婚姻的“火坑”,断送了刘禅的情感幸福。
这种不幸婚姻的打击,对一个男人特别是对于一个情窦初开,渴望着人生幸福的年仅17岁的小男人刘禅来说,身心上无疑受到折磨,丝毫感受不到婚姻带给他的幸福和激情。谁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呢?刘禅不得不生活在不幸婚姻的阴影之中,没有了奋斗的欲望,没有了创业的雄心,同时身为相父的诸葛亮又特别“能干”,无论大小事情都喜欢一个人说了算,刘禅无所事事,整日在痛苦中愁闷,在无聊中颓废,所以自暴自弃成了他的最终选择。
不幸的刘禅在这场不幸的婚姻生活中只好忍气吞声,而且一忍就是15年。但不管怎么说,在这15年里,在张飞大女儿的“管理监督”下,刘禅作为一国之君还算是称职的,最起码没有大的执政失误,也没有制造出什么“花边绯闻”。
15年之后,张皇后病死,刘禅总算舒了一口气,准备寻觅自己的真爱,过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可是在这个时候,深得诸葛亮衣钵、大权在握的蒋琬,又竟然替刘禅做主,硬是将张飞的小女儿又弄到宫中,“强迫”刘禅纳为贵人,不久又立为皇后。
张飞的小女儿,由于没有了诸葛亮的撑腰,所以没有像她姐姐那种能管得住老公的本领和威信。此后,刘禅就变得有些不正经了。几年以后,诸葛亮、蒋琬都死了,再也没有人敢那么“关心”他、“爱护”他了。再者自己年龄也大了,心理也成熟了,也不需要别人的“谆谆教导”了,是该自己说了算的时候了,需要换个活法,开始尽情享受,以致后来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之言,又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甚至“长缨出墙”,把臣下刘琰的老婆胡氏关在宫里私通,一时间把整个朝野搞得乌烟瘴气,最后只落得国破家亡。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