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是我们用来称呼秦始皇的名字,很多人也已经习惯了用这个名字来称呼他,但是在先秦时期,姓和氏两样还是需要区分一下的,一个人的姓和他的氏是不一样的,称呼起来和现在的称呼也不一样。那么,究竟秦始皇是应该叫做嬴政,还是应该叫赵政呢?嬴政和赵政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现在基本上都叫嬴政了?
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赵政或者秦政都是对的,只是不同叫法,所包含的隐含意义不一样。这个就要从中国的姓氏发展历程说起了。
在人类的母系社会时期,并没有完善的婚姻制度,而是乱婚,所以,就造成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态。为了规范婚姻,避免近亲相婚,逐渐产生了姓氏制度。
姓是用来标识家族血统的
在母系社会,由于不知其父,只能从母亲确定血统,所以,中国最古老的姓大都是从女字旁,比如姬、姜、姒、姚等等。而氏是用来标识父系血统的,多以居住地为氏。
随着进入父系社会,后代已经多跟父亲生活,姓就多用来确定父系大家族的血统,在同一家族下又分出很多氏。
姓同不可以通婚;氏同,姓不同,是可以相互婚配的。
而发展到现在,姓氏已经不分了。嬴政的赢,就是用来标识家族血统的姓。
在古代女子一般继承姓,比如芈月,芈就是姓。男子除了姓以外,还继承氏,比如楚怀王熊槐,熊就是氏。如果熊槐生女儿就只能姓芈,不能姓熊。而当时楚国的屈氏、景氏、昭氏也都是芈姓,只是他们没有继承王位,并且有了自己的封地,就以封地为氏。
楚怀王熊槐,我们也可以叫他芈槐,不过这时候表达的意思就不太一样了。一般用姓来称呼女子,如果用姓来称呼男子,就含有侮辱、蔑视的意味了。如果嬴政活着的时候,有人当面叫他嬴政,必然会被拖出去砍了
赢姓赵氏的来历
按照《史记》的记载,秦之远祖为五帝之颛顼。传到柏翳时,因养鸟有功,被帝舜赐嬴姓。再传到周缪王时期,其先祖为造父。造父善于驾车,被缪王看中,赐封地赵城,从此成为了赵氏。
赵氏之后分成了两支,一支是被封在秦地的赵非子之后,即秦国王族。另外一支就是赵衰的后人,先为晋国大族赵氏,后来三国分晋,赵氏建立了赵国。
战国时的秦国和赵国都是赢姓赵氏之后,有共同的先祖。而赵非子也叫秦赢,秦赢生秦侯,秦侯生秦公伯,秦公伯生秦仲,秦仲生了秦庄公,之后大家就应该比较熟悉了。
赵非子一支,因为被封在秦地,所以称他们为秦氏,也是没错的,因此,嬴政即可以叫赵政,也可以叫秦政。但是由于秦始皇的暴虐,特别是“焚书坑儒”之举,让后世文人一般都蔑视的称其为嬴政,而不称为其为赵政,或者秦政。
在先秦时代“姓”和“氏”其实是分开的,到了汉朝时期才逐渐二合为一。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
而在先秦时代,姓和氏的是有本质区别的:“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话不多说,我们来说说秦始皇的名字到底叫什么,现在一般都是说秦始皇嬴政,但是“嬴”是秦朝的姓,作为独立的氏族的话,秦朝国君是赵氏,秦朝就是嬴姓赵氏。
嬴姓作为中国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妫)之一,还分划出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十四个姓氏。那么嬴姓赵氏是怎么来的呢?
根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因为造父有功于周王朝,被赐给赵城,遂以城为氏,造父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先祖,那么怎么秦朝人会以“赵”为氏呢?下面来看看赵国和秦国的世系——
赵国: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得姓始祖)→……→奄父→叔代→赵夙→赵衰→→赵盾→赵武→赵景叔→赵简子→赵襄子→赵桓子→赵献子→赵烈侯(三家分晋)→……赵幽缪王(赵国灭亡)
秦国: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秦非子(秦国首任国君)→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秦德公→秦宣公→秦穆公任好→秦康公罃→秦共公稻→秦桓公荣→秦景公石→秦哀公籍→秦夷公→秦惠公宁→秦悼公盘→秦厉共公刺→秦怀公→秦昭太子→秦灵公→秦献公师隰→秦孝公渠梁→秦惠文王驷→秦昭襄王稷→秦孝文王柱→秦庄襄王子楚→秦始皇政(中国首位皇帝)→秦二世胡亥→秦王子婴(秦朝灭亡)
可见秦国和赵国的老祖宗都是蜚廉,两者是同一个氏族,故而秦始皇应该被称作为赵政,不过一般在先秦时代以公子XX代替,可见说秦始皇年轻的时候是公子政,再就是太子政,再就是秦王政,最后是始皇帝政。不过由于他是天下第一个皇帝,故也被称为“祖龙”。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