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王羲之,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马上就会想到“书圣”这个外号。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而书圣这个头衔还真不是王羲之这个时代人们给他封的,而是随着中国书法历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王羲之的伟大所在。于是人们对于他的膜拜就变成了“圣”这个地步。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抛开这些文学头衔,历史上真正的王羲之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古今无二,其《兰亭集序》更是行书中的神品。俗话说“人如其字”,但往往会有很大偏差,比如老王,除了后人的各种美誉,他还有好多小“黑料”,我们来抖落抖落。
看看王羲之的家谱,就会有个疑问,他有七个儿子,分别叫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 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要是不熟悉情况,加上老王,还以为是哥八个呢。古人那么讲究避讳,他们家咋这么“民主”呢?老子和儿子都有“之”。
陈寅恪考证,这是因为宗教信仰。他们一家子都信奉“五斗米教”,而且还是资深教友,这个之字就是信教的标志。
五斗米教的教徒有一门必修课叫化学,俗称炼丹!王氏家族对于炼丹嗑药,都迷得不得了。王羲之常常不远千里去采石炼药,嗑药多年,最后毒发,一命呜呼,活了58岁。
王羲之出自琅琊王氏,门第高,出身好,而且与皇家关系密切,“与司马共天下”。他少年聪慧,学问好,人长得帅,又才又有颜,就有点俾睨天下、舍我其谁的傲气。
太尉郗鉴想要在王家给爱女选门亲事,就先派管家去搞了个预选。王家子弟一个个都穿上正装,人五人六。王羲之却毫不在乎,衣衫不整,袒胸露腹,躺在床上若无其事。郗鉴一听汇报,当即决定,这小子好,就他了,这就是“东床快婿”的典故。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的豁达,“是真名士自风流”!同时,也可以看出王羲之的自傲、自负,和一身的公子哥习气,他也许觉得这是郗家姑娘高攀了他们家。
这种公子任性使气在他进入官场之后,表现得特别明显。
王羲之在官场上有个死敌,叫王述。虽然都姓王,但一个是琅琊王氏,一个是太原王氏。与王羲之早年成名不同,王述年轻时比较悲催。东晋流行谈玄,但王述不太在行,插不上话,别人都说他“痴”。王羲之也看不上他,还故意欺负人家。
王述母亲死了,作为地方官,王羲之应该去吊唁三次。但他却公然违反习俗,只去了一次,还没有尽到礼数,就再也不去了,让王述非常难堪。这个时候王羲之已经49岁了,依然耍公子哥脾气。
王公子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痴”王述后来发达了,做了他的顶头上司。王羲之又耍脾气,他不是想着怎么重新和这位老对头、新上司搞好关系,而是异想天开的要把“会稽郡”划到别的州,事情又没有办成,“大为时贤所笑”。后来,不得已辞官回家。
更让王羲之不爽的是,王述的官比自己大,他儿子王坦之也比自己的儿子们优秀。王坦之年纪轻轻就名气很大,官居侍中。再看看自己的几个孩子,唉,人比人气死人啊!
王羲之的小心眼又犯了,他在官场上很失意,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埋怨孩子们没出息。他说,自己和王述水平差不多,可是地位悬殊,那都是因为你们这些小兔崽子们都比不上人家王坦之啊!这个理由,让王献之他们情何以堪呐!
上一篇:揭秘商景兰的生平经历
下一篇:陶侃是陶渊明的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