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斯巴达,了解希腊历史的朋友们第一印象那就是极其强悍,而这以强悍也让很多史学家极度着迷。而斯巴达的魅力不仅仅是来自于其充满神话色彩的建立方式,更在于其独特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一个以传统农业为支撑的落后的经济体,却供养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征服南北的国度,却仍然保持着高度节俭的生活作风;一个野蛮、只知作战的文明,却以其干练的语言影响后人。这些看似矛盾的事实,恰恰解释了斯巴达的魅力所在。
斯巴达位于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拉哥尼亚地区,是一块三面环山的马蹄形河谷。因为该地阳光明媚,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所以农业比较发达。实际上,斯巴达的本意便是“适合耕种的地方”。时至今日,斯巴达地区也以其柑橘和橄榄闻名于世。
斯巴达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迈锡尼文明时期,在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中,它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战争之源海伦也是在这里被抢走的。
迈锡尼是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故乡,其生母的丈夫安菲特律翁曾是迈锡尼的国王,但后来安菲特律翁因谋杀叔父,不得不放弃王位,携妻子儿女出逃。
到了公元前11世纪,北希腊的多利安人逐渐强大起来,他们声称自己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后裔,迈锡尼原是赫拉克勒斯的故乡,因而理应属于多利安人。凭借这样的口号,多利安人在希腊北部招兵买马,进而大举南下,消灭了迈锡尼人,占领了包括斯巴达在内的南部希腊。
因其所标榜的“夺回赫拉克勒斯领地”的口号,这次著名的多利安人南下又被称作“大力神归来”,这成为后来斯巴达建立的重要条件。
古希腊士兵的头盔和甲胄
这套装备是用于武装盾牌兵的头、胸和背部的。
多利安人南下成功之后,原来带兵南下的三兄弟决定抓阄分地,拉哥尼亚地区为老三的领地,但因他已战死沙场,他的领地被两个儿子继承。之后,大量多利安人来到拉哥尼亚,并在富饶的斯巴达地区安家立业。这些定居在斯巴达的多利安人因城得名,被称为斯巴达人。
起初,拉哥尼亚地区群国林立,各国间战乱不断,斯巴达只不过是众多小国中的一个。但是到了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凭借其天然的地理优势以及强大的军事力量,强势统一了拉哥尼亚地区,建立起了统一的、高度军事化的拉哥尼亚城邦。
建立之初,斯巴达由三个原始部落组成,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军事首领。社会制度采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制。后来,随着部落间的相互通婚以及人口迁徙,氏族制度遭到冲击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斯巴达城为中心的五个地域性组织(村社),斯巴达也随之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斯巴达的将士们都十分勇猛善战,而且当时斯巴达在对外征战中已经能够熟练使用军事方阵。战斗一般都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在步兵方阵中,通常是每列8人,每行200列。
社会形态的变化势必导致政治制度的变化。进入奴隶社会之前,斯巴达采取军事民主制,每个部落的首领在部落会议上都有发言权;进入奴隶社会之后,斯巴达采取了王国统治的形式,即整个国家由一个势力最大的氏族贵族统治,统治者由“首领”逐渐转变成了“王”,王位承袭采取世袭制。
但是后来,和其他城邦一样,斯巴达的贵族逐渐对“王”的独裁统治开始感到不满,他们联合起来,逐步削弱王权,从氏族议会慢慢衍生出贵族议会。接着,贵族议会把持了大权,实行寡头政治。虽然斯巴达“王”的位置依然保留,但是已经失去了实权。
奴隶制时代的希腊有两个最为典型的城邦,一个是雅典,另一个便是斯巴达。斯巴达全盛之时,是仅次于雅典的全希腊第二大城邦。一般来说,希腊城邦的布局大同小异,地域中心构建一个核心城市,城市周边发展若干个村社。但是斯巴达的布局却不同。
严格地讲,斯巴达根本没有一个核心的城市,在所谓的“城市地带”,不仅没有完整的城市规划,也没有像雅典那样高大华丽的建筑物,有的只是布局松散的简朴屋舍。在历史上,斯巴达从头至尾一直保留了农村的风貌,可以说它实际上是一个农村的集合体。这与斯巴达人朴实无华、直来直去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
斯巴达是一个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城邦,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整个国家在全民皆兵的制度下仍然可以生产足够的粮食,无须从其他城市进口。
除了农业,斯巴达生产的金属器皿和花瓶也相当精美,广泛出口国外,与外邦有着密切的贸易联系。同时,斯巴达又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它没有割断与外界的交流,但是在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等方面严格保有自己的传统,不容外界的思想入侵。这与其军事制度是分不开的。
雅典以强大的海军称雄希腊,而斯巴达陆军之凶悍是其他城邦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在公元前431至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大败雅典,使雅典不得不臣服。
可能有人会问,雅典在当时实行较为进步的奴隶主民主制,而且大力发展工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而斯巴达则实行保守的贵族氏族寡头政治,以农立国,同时又轻视文化的发展。就此看来,雅典的国力应该远高于斯巴达,但为什么在耗时二十多年的战争中遭遇惨败了呢?
实际上,斯巴达军事的强大,与其严格的军事教育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斯巴达人一生服兵役的经历来体会这一制度。
受教育和军事体制的控制,斯巴达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为战争做准备了。一个男婴出生之后,他的父母会首先将他送到特定的地方,由富有经验的长者组成的委员会代表国家检查孩子的身体。只有那些健壮的婴儿才准许父母抚养成人,畸形儿和过于虚弱的婴儿便会被抛弃到深谷里,因为他们被看作不会打仗、没有前途的废物。
不仅如此,男婴的母亲也会用残酷的方式来考验婴儿的体质。比如,她为婴儿沐浴的时候,不会用水,而是用烈酒。如果婴儿出现痉挛或者抽搐的情况,会被看作身体不健康的表现,不适合抚养;而如果婴儿足够健康,母亲认为烈酒沐浴会增强其体质,为其将来作战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男孩7岁之前,由父母抚养。父母从来不用襁褓包裹孩子,而是让他自由生长。同时,父母从小注意培养男孩的行为习惯,让他成为不怕黑、不挑食、不哭不闹、服从命令的人,为其即将开始的军队生活做准备。
一到7岁,男孩就要离开家庭,接受国家安排的军事教育。从这个时候起,同龄的男孩就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接受统一的训练,遵守统一的法令。在集体里,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目的是增强勇气和体力。在每一个团队中,军队还要挑选出能力卓越、格斗勇敢的成员作为首领。
集体生活非常艰苦,男孩平时要光脚走路,训练时要赤身裸体,头发还要剪得极短。他们睡觉所铺的干草是自己亲自收割回来的,收割时只能用手,不能借助任何工具,所以孩子们的手常常被草割得伤痕累累。
随着年龄的增长,训练也越来越严格。12岁后,孩子们就不再穿内衣,一年只能领到一件外衣,每天训练完毕之后就跳到冰冷的埃夫罗塔斯河里洗澡,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同时,受训者经常举行演习和表演,国王等一些官员长者还亲自到场观看,鼓励他们进行战斗演习。
有一种演习非常残酷,其基本内容是将团队分成两组,相互搏斗。在搏斗中,双方赤手空拳,浑身没有任何护身的披挂。同时,双方可以拳打脚踢、任意撕咬,甚至允许挖对方的眼睛。经过残酷的搏斗,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打倒对方,便能获得荣誉和嘉奖。
据说,在正式搏斗的前一天晚上,男孩要用小狗来祭神,据说是因为狗机灵、勇猛。祭完神,他们还要同公猪搏斗一次,来检验自己的训练结果,为翌日的决战做准备。
14岁开始,男孩就要参加对希洛人(斯巴达的奴隶)的屠杀。他们白天要潜藏在树林或者草丛中,暗暗观察正在劳动的希洛人。一旦发现有过于造成威胁的,或者有造反意图的,便会记录下来,等到天黑之后潜入希洛人的村子,将其残忍地杀死。斯巴达用这种方式来培养男孩的战斗意识,以及对希洛人的冷酷意识。
在7岁至20岁期间,每一年男孩都要跪在月神阿尔忒弥斯的神殿前,接受一次鞭笞。这并不是接受惩罚,而是在训练他们的服从性和忍耐力。每次鞭笞都非常残酷,甚至会有人死去。但是,在整个鞭笞的过程中,他们不许叫喊,更不许求饶,只能面不改色地接受这种虐待。
在饮食方面,团队中饭食的分量很少。首领虽不让队员吃饱,却鼓励他们到外面偷东西。无论是菜园还是公共食堂,只要能吃的都鼓励他们去偷,偷到了是光荣。如果偷窃时被人抓住了,回来还要挨一顿重重的鞭打,因为他偷的本领不高明。
据说当时有一位少年,偷了一只狐狸藏在胸前,还没有来得及逃开,便被人喝住了,他面不改色地回答别人的盘问,任由狐狸在衣服里面抓咬他,用锐利的爪子扒出他的肠子。为了不让人发现,他强忍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直到被狐狸咬死。
所以,斯巴达就是通过类似的一系列训练手段培养青少年,使他们具备吃苦耐劳、服从命令和机智勇敢的品格,为其将来的军事生活做铺垫。
到了20岁,斯巴达男性就完成了少年阶段的训练,要被编到正式的军营,接受长达10年的正规的军事训练。这时他们可以留长发了,因为长发被看作是勇猛的象征。
过了30岁,斯巴达人才能结婚成家。然而夫妻二人只能在夜晚悄悄相会,度过一段短短的美好时光后,马上回到军营和其他伙伴一起生活。直到生下孩子,他们才能在白天见面。
结婚并不代表着集体生活的结束,他们必须参加一种称为“斐迪提亚”的公民社团,每团15人,平时一起聚餐,一起扎营,战时就是一个作战的小队。他们还必须每天出操,时时刻刻准备应征入伍,直到60岁退役。
可以看出,斯巴达男性的兵役实际上从刚刚出生便已开始了,一直到60岁退役,60年的严格兵役在世界史上实属罕见。
除了男性,女性也要从7岁开始接受严格的体能训练,这主要是为了让女性强身健体,为将来生育健康的婴儿打下基础。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出勇猛的战士。
斯巴达人将战斗看作自己的天职,只有战死的斯巴达人,没有屈膝投降的斯巴达人。斯巴达人将荣誉视为比生命更重要,他们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死。对他们而言,人生最完美的结局就是战死沙场。
据记载,当儿子要去前线征战的时候,母亲会送给他一只盾牌,并对他说:“要么拿着它,要么躺在它上面。”意思是,要么好好战斗,要么死在战场上,不允许有其他情况出现。
斯巴达之所以全民皆兵是有历史原因的。在建国早期,为了在拉哥尼亚地区争得一席之地,斯巴达很早就十分重视军事。为了扩张领土,掠夺奴隶,斯巴达开始四处征战,统一了拉哥尼亚地区,还征服了美塞尼亚,使美塞尼亚人沦为他们的奴隶,也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希洛人。
希洛人的人数比斯巴达人多出若干倍,斯巴达时刻面临奴隶起义的危险。为了镇压日益严重的奴隶起义,斯巴达人需要一支更为专业化、更为强大的军队,于是斯巴达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全民皆兵制。所有的男性公民都必须参军,全部斯巴达人几乎都过着军事化的生活。
斯巴达人不仅不怕战争,而且还十分喜欢战争,他们大概是全世界唯一能从战争状态中获得乐趣的民族了,这并不是因为战争真那么有趣,而是因为一旦爆发战争,斯巴达人才能从平时的备战中暂时解放出来。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容貌进行修饰,同时生活待遇也好一些,训练也没有平日那么严格了。因此,斯巴达人在上战场时是高高兴兴的,一点儿也看不到对死亡的恐惧。
据说希波战争爆发后,波斯进军希腊,其中的一个关卡温泉关由斯巴达人把守。在开战之前,波斯王薛西斯探听到斯巴达人不但没有加强训练,反而在梳理长发,他觉得很奇怪。一旁熟悉斯巴达人的谋臣却战栗起来,他告诉薛西斯,这意味着斯巴达打算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