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最终只剩下了一个秦国统一,这其中,不仅仅只有秦国自身的发展壮大和雄心壮志,还有其他六国自己的问题,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这才最终使得秦国完成了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而在秦灭六国的时候,韩国是第一个被灭掉的,那么那个时候,其他诸侯国为什么不去救援?他们为何都没有伸出手去拉一把,如果韩国灭了,对其他国家都没有好处,为何无人帮助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前230年覆亡。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遣大军消灭了韩国。与此相对应的是,其他五国却没有派兵去救援韩国。那么,问题来了,在唇亡齿寒的关系下,秦国消灭韩国时,其他五国为什么“见死不救”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只有六个字。
首先,对于秦国消灭韩国的公元前230年,其他五国因为实力上的严重削弱,已经不敢救援韩国了。对于赵国来说,经历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的损伤,连自保都比较困难了,更何况出兵帮助韩国了;对于魏国来说,在信陵君魏无忌和魏安釐王去世后,疆域继续遭到了秦国的蚕食;对于齐国来说,在乐毅的五国伐齐后已经是一蹶不振了,加上齐王建这位君主的昏庸,对于其他五国一直都是见死不救。由此,对于公元前230年的秦国,已经在综合实力上实现了对山东六国的碾压,这促使其他五国不敢去救援韩国。
其次,就燕国来说,虽然在战国末期主张联合抵抗秦国,甚至派遣了荆轲等刺客去刺杀秦始皇。但是,燕国和韩国之间存在着比较远的距离,加上秦国消灭韩国没有用了很长的时间,促使燕国想要发兵救援韩国,也是鞭长莫及了。至于在战国末期依然具有一定实力的楚国,在楚考烈王和春申君黄歇去世后陷入到一定的混乱中,即位的楚幽王也几乎没有什么作为。由此,对于燕国和楚国来说,则是不能去救援韩国。
再者,对于其他五国来说,也不想去救援韩国,这是因为韩国“朝秦暮楚”,在战国末期甚至导向了秦国。比如在华阳之战前,韩国就经常借道给秦国,促使秦国的大军得以进攻魏国等诸侯国。为此,在华阳之战中,魏国和赵国选择联手进攻韩国的华阳,最后被白起率领的秦军击败。更早之前,楚国在和秦国交手失败后,韩国选择联合魏国攻占楚国的疆域。由此,韩国在立场上的摇摆不定,直接导致公元前230年其他五国不想去救援韩国。换而言之,对于山东六国来说,并不是铁板一块。
换而言之,在公元前230年之前,韩国就几乎成为了秦国的附庸,这让韩国在立场上更加偏向秦国了。公元前231年,韩国又向秦国献出了南阳地。对于秦国来说,得到南阳之地后,在进攻魏国和楚国上就更加方便了。一年后,也即公元前230年。秦国正式消灭韩国,虏韩王安,以其地设立了颍川郡。总的来说,在战国七雄中,韩国因为实力弱小,加上地理位置非常关键,所以成为秦始皇第一个消灭的诸侯国。不过,相对于宋国、中山国、越国、鲁国等诸侯国,韩国可以坚持到公元前230年,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而这,无疑是韩国能够成为战国七雄的重要原因。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