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接受无条件投降之后的第11天,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还在中苏交界的虎头镇借助大炮阵地负隅顽抗。这场战斗从1945年8月15日一直打到了8月26日,总共11天,最后,虎头要塞的日本守军被全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斗也画上了句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场战斗吧。
虎头山位于黑龙江虎林市的完达山脉,其地理位置极其特殊,紧邻乌苏里江,像一把刺刀样直指海参崴和乌苏里斯克,并将苏联的战略枢纽(如西伯利亚大铁路)尽收眼底,可见其战略的重要性。
虎头要塞于1943年基本修建完成,由猛虎山、虎啸山、虎西山、虎北山、虎东山五个阵地组成,其中猛虎山为主阵地,他们由几十条隧道像蜘蛛网一样在地下串联。阵地前,布置了大片雷区,地下囤积了大量的物资,日本关东军自诩其为“北满永久要塞”,即使陷入包围,虎头也可以坚守半年。
修建完成后的虎头要塞,被称之为军事禁区,对于进出要塞的人员都必须进行身份核查。
驻扎在此的是关东军第四国境守备队,大约为8000人左右,装备了当时亚洲最大口径的榴弹炮,口径达300毫米的高炮威胁着乌苏里江大桥,之后再次装备了40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在辅以大量150毫米的加农炮和小口径榴弹炮。
1944年,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虎头要塞的第四国境守备队人员和部分装备,被送往太平洋战场,只留了部分人员驻守虎头要塞,虎头要塞的战斗力大大降低。
知道日本守卫力量薄弱后,苏联红军无时不刻想拿下虎头要塞,做好了详细的计划,把进攻任务交给了264步兵师和第109筑垒地域。在苏联红军做好准备时,日本第十五边防部队指挥官西胁武被安排到济宁县(今鸡西市)参加第五军的战斗会议。
会议上,他请求上级加强对虎头要塞的关注,担心受到进攻,但是他的建议被上级忽略,认为不会遭到进攻。
苏联红军做好准备后,1945年8月5日,苏联巡逻队就越过边境,深入东北部40余公里。乌苏里河上出现了浮桥。频繁的通讯信号显示出行动的迹象。然而,关东军天真地认为,这只是苏联夏季演习的一部分。8月9日凌晨1时,袭击在炮火中开始。
伴随着轰鸣的马达声和防空警报声,苏联第57边境警备队跨过乌苏里江。第1058步兵团的先遣营随后到达,第1056团的两个营紧随其后。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在虎头镇南北逐渐形成了两座桥头堡。
攻击命令下达后,数不清的炮弹飞向伊曼桥。不久,苏联几十架飞轰炸机呼啸而来,对虎头要塞实施全覆盖轰炸,一直轰炸了两个多小时。之后,苏军1056步兵团从桥头堡向北推进,1058团和1109筑垒地域不断从东岸赶来,形成了对虎头要塞的围攻。
8月10日,苏联1056团和109 筑垒地域与守备日军在虎头镇展开激战。8月11日下午,日军阵地中300毫米榴弹炮遭到攻击,日军被迫撤退,119高地被苏联红军包围。苏联军队在地面燃烧汽油,在地道中躲避的日军窒息后纷纷逃到地面,苏联利用坦克大开杀戒。
8月14日,苏联出动坦克,开始对日军的炮兵阵地发起冲锋,守卫日军利用手榴弹和直射炮火进行防御,日军的防御墙的厚度达到3米,苏联的坦克并没有对日军的防御墙造成破坏,坦克手只能撤退。
8月16日,下起了倾盆大雨,30辆苏联坦克袭击了第二步兵中队驻扎的145高地。在一名中尉的领导下,180名日本士兵负隅顽抗。
8月16日之后,苏联占领了地面,日军被逼到地道中躲避。
8月17日22时许,苏军在大炮掩护下发动了总攻。这次进攻一直持续到18日黎明,当时第255步兵营试图进入地下,遭到日军的打击,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沃尔文上校命令他的士兵撤出地下。
日军一直寄希望援军到达,但是他们等到的是苏军的重炮,在重型炮弹的轰击下,混凝土屋顶坍塌,之前大雨留下的雨水,从弹坑中涌入地道。清理隧道的战斗持续了两天。
此时,虎啸山还在日军的控制之下,8月26日拂晓,20门重迫击炮、10门重型榴弹炮和1000名步兵构成了庞大的进攻阵容,开始对虎啸山发动进攻,而抵御这一切的,只有一门反坦克炮、几挺机枪以及60名形容枯槁的日军。
虎啸山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苏联红军用装满炸弹的车辆冲进要塞,要塞被夷为平地。
1945年8月26日下午3点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结束。